定西通渭法院“互联网+”助力解决执行难
原标题:通渭法院“互联网+”助力解决执行难
为实现最高人民法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要求及省高级人民法院“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任务,2016年11月28日,定西市法院召开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开展百日执行“亮剑行动”,并与辖区各基层法院签署“军令状”,要求各基层法院严格按照省法院要求,在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责任逐级明确,压力层层传导。通渭县法院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将传统执行模式与互联网融合,深化“互联网+执行”新模式,助力解决执行难。
“互联网+财产查控”:针对“老赖”本人避而不见、财产无处查询这个长期困扰执行法官的难题,通渭县法院充分运用“总对总”“点对点”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等财产信息“全面撒网、准确定位、快速控制”,让被执行人的金融资产无处遁形。实现网上查询、冻结和扣划,最快可以在一天内全部完成,极大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执行效率。2016年以来共完成网络查控银行存款、车辆、房产、证券等信息232人次,涉及存款金额1251万元。
2016年12月1日一大早,“老赖”程某主动现身法院,要求履行义务,着实让执行法官感到意外。
程某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在通渭县开了一家沙场,为了规避执行玩起了“躲猫猫”,执行干警多次去沙场执行却都扑了空。后来通过“总对总”执行查控系统发现程某在白银市建行开了户,账户上有少量存款,即予以冻结,来了一招“守株待兔”。果然,程某知道后主动来到法院,与申请执行人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用沙料抵了执行款,案件圆满执结。
事后程某开玩笑问,你们怎么想到跑白银去查我的账户?其实执行法官鼠标轻轻一点,其效果胜于从白银跑个来回,这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财产查控的效率。
“互联网+失信惩戒”: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通渭县法院力克执行难问题的又一利器。常态化、不定期的曝光,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坚决打击“拒执”的高压态势,向广大群众表明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决心。通渭县法院已陆续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68人(单位),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102人(单位),在助力解决执行难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名单曝光在传统媒体的同时,更加重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媒介,以此拓宽曝光面,加大惩戒力度。短短五天时间,通渭县法院门户网站的点击率就达到了5.68万次,10案11名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交纳了执行款,标的额达20万元。
“互联网+司法拘留”:通渭县法院积极与公安机关协作,利用公安机关网络监控系统加大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妨碍执行的惩治力度,树立司法权威。对于有能力而推诿扯皮、多方借口不按期限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妨碍执行、破坏执行的当事人或者案外人果断采取司法拘留、罚款措施。2016年以来决定采取司法拘留措施60案63人,其中移送公安机关协助查控36案39人,实际拘留38案38人。在拘留期间主动履行义务22案22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3案3人。
“互联网+司法拍卖”:2016年11月8日,随着一记响亮的锤音,通渭县法院完成了首例不动产拍卖。韩某等七人与通渭县政府招待所买卖合同纠纷案,因被执行人没有金钱履行,通渭县法院对其名下铺面委托拍卖机构进行了估价、拍卖,案件顺利执结。为了解决执行难,及时有效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通渭县法院多方查找可执行财产,提升固定资产变现能力。2016年以来,已拍卖、变卖车辆5辆,近期更是完成首例不动房产拍卖,以此执结案件9件,但所有拍卖、变卖都通过传统拍卖方式完成,这极大地限制了固定财产变现能力的提升。2016年8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发布,通渭县法院已着手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建设的准备工作,在该司法解释施行之际(2017年1月1日起施行),通渭县法院将同步进入网络司法拍卖时代,这将会是通渭县法院“互联网+执行”模式中又一项重要内容。
“互联网+执行”是互联网科技时代一种新的执行模式,更是一次思维的飞跃。在百日执行“亮剑行动”之际,通渭县法院将进一步把互联网与传统执行模式进行融合,继续发掘“互联网+执行”新模式的潜力,拓宽其运用范围,让其为实现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再立新功。(王小东)
相关新闻
- 2015-12-28定西通渭县法院为农民工“讨”回10万工资
- 2015-12-28定西通渭县法院为农民工“讨”回被拖欠劳务报酬10万余元
- 2015-08-27定西通渭:借贷约定“砍头息” 法院判决不支持
- 2014-09-17定西通渭县法院与甘肃政法学院共建“校外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