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红古:“美丽乡村”景如画
原标题:红古:“美丽乡村”景如画
通讯员 令望海
初冬时节,走进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在和煦的阳光下,几个村民正在健身器材上悠闲地锻炼身体,三三两两村民坐在小马扎上,手捧茶杯,悠闲地在聊天。
村民把奉坤家,五间崭新的大瓦房和院子里的农机具透出这户人家红火的日子。可是就在几年前,他住的还是破旧的土房,生活也谈不上富裕。如今,把奉坤家有两个温室,年收入由当初的几千块一跃到好几万。其实,青土坡村的崛起首先得益于“产业调整”。1996年,祁复忠当选为青土坡村村委会主任,上任后,祁复忠以设施农业和运输业为突破口,在扩建运输队伍,加快运输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全村的高效设施农业。他带领全村的党员干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几年时间,青土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不断攀升。
在第一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祁复忠意识到光有农业不行,还缺乏经济支撑,再说全村劳动力多,土地少,要解决他们的出路必须发展工业。于是便多次到外地招商引资,几经周折,最终为村上引来了兰州顺达富鹏工贸有限公司,解决村上劳动力70多人。此外,该村还大力发展运输业,村民们先后购置客车5辆,购置大型货运汽车30余辆,主要承接各类物资的运输,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运输从业人员超过60人,运输业在全村收入中占比也超过了30%。
在服务业方面,随着村里汽车配件门市部、汽车修理厂、农村百货超市、果蔬超市、农家餐乐园、休闲娱乐城等十几家商业企业的兴起,真正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目前,青土坡全村已建起高架大棚1400多亩,温室960亩,仅塑料大棚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就达200多万斤,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2万元,千亩设施农业基地也跻身兰州市五大农业基地之一。
设施农业不仅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口感甘甜的青土坡蔬菜还被包装成精品,推向全国各地,单一的农产品逐渐转化为农业产业,而祁复忠也由一个致富能人变成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群众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也要逐步提高。”青土坡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时机,新建了功能齐全,集办公阵地、文化学习、体育活动、村民会议等于一体的村委会。院子里四周的墙壁上画着“党风廉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宣传画。室内的娱乐室里,不少村民已经在象棋、围棋、台球桌上拼搏了好多个回合。再走进农家书屋,在这里看书、读报的人也不少,时事政治、农业科技等2000余册书刊、杂志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学到了知识、了解到信息……
“以前,村民除了看电视、串门聊天、打打麻将外,就没有其它娱乐活动了,但现在我们可以去村委会运动、健身、看书,还可以参加村里的文艺表演,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精彩了。”村民王玉谈起现在的生活喜上了眉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务公开”最受群众关注,而“村民自治”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卯足干劲、共同为家乡发展出谋献力,最受群众欢迎。
“现在村里的事,上面做什么、怎么做,大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老百姓心里想什么,干部们也都愿意常来听听、问问。大家一起做主、一起出力,感觉什么事干起来都更有劲了!”村民普遍说道。
“农民有体面,小康才全面。”5年前,青土坡村就早已率先实行了村里的“养老保险”,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委会决定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块生活补助,即使在全国农村社保展开之后,村里的“社保”依然照常发放。68岁的祁万盛老大爷激动地对记者说:“村上对老百姓非常关心,不光发‘社保’,对困难群众也很照顾,冬天还给我拉来煤炭帮助取暖,让我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为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村上又建设了一个污水厂,这个污水厂是一种无动力“分散式人工湿地+生态沟”生态处理系统,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网引到沉淀池,经过微生物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反应,原来浑浊发臭的污水变得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然后直排到农田进行灌溉。同时,沉淀后的渣质用抽渣车抽出来,可以当做有机肥施用。这个污水厂的建成,意味着青土坡村即将告别农村旱厕,走进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新时代。
站在充满希望的田野边,祁复忠介绍说:“下一步,村上将启动小游园、文化广场、污水处理中心等6个项目,全面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推动农村发展。同时,村上还将通过村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的道德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
农村景色美如画、农家生活醉春风。青土坡村一条条水泥路贯穿乡间,一件件“绿色”产品推向市场,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一阵阵欢声笑语响彻广场,漫溢田野……
相关新闻
- 2016-12-15兰州红古交警一晚查处3起酒驾
- 2016-12-15兰州红古区殡葬社会化服务向标准化迈进
- 2016-11-30做建设法治红古的排头兵——兰州市红古区司法局工作纪实
- 2016-12-14武威凉州区古城镇加大对红提葡萄产业设施建设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