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写新篇 ——甘肃定西漳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原标题:创新理念写新篇——漳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记者 杨世智通讯员李全有何继强
“十二五”期间,漳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民生工程绘就幸福图景
漳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漳县将灾后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目前,总投资31.5亿元的388个重建项目全部完成,落实国家补助7.37亿元,协调发放重建贷款2.2亿元,重建城乡居民住房16417户维修加固16481户,180户779名省内异地安置群众在靖远新居安家落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广电、基层政权、就业保障、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项目116个,全县D级危房全部清除,武阳中学、武阳三小两所新建学校和6所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135个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实施基础设施、产业恢复、生态环境等项目247个,建成通乡油路110公里,硬化农村公路534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18.85万人用上了自来水。
在灾后重建中,漳县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灾区面貌焕然一新。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2亿元,实施各类建设项目646个,完成投资152.5亿元。深入开展“百亿元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82项32.8亿元,到位资金186.2亿元。实施城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城市建设等项目69个,累计完成投资53.34亿元。城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4.4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6.7%,较5年前提高17.3个百分点。
绿色追求积累后发优势
漳县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20.8%。
立足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漳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绿色生态长廊70公里,开展义务植树、天然林绿护、退耕还林等,完成绿化3.5万亩,工程造林10万亩,种植优质核桃5万亩,打造油用牡丹5100亩,发展沙棘林30万亩,构筑了一条绿色生态屏障。旅游业完成投资3亿元,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农家乐114户,累计接待游客464万次,实现综合经济收入12.3亿元。
大草滩乡新联村的变化,就是灾后重建成果的一个缩影。据党支部书记冯虎明介绍,灾后重建以来,县里先后为新联村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扶持50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投入扶贫资金42万元扶持贫困户60户,投放良种马60匹、建暖棚60座。现在的新联村,已俨然发展成了一个农家乐专业村。
富民产业添彩美丽乡村
全县投入财政资金10亿元,发展中药材、蚕豆、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步伐;5400多名干部、36家省内社会力量,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精准帮扶,靶向治疗拔穷根。为82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专项贷款4.14亿元,68个贫困村互助金实现全覆盖,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中和农信小额贷款5.1亿元,互助资金协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注入了活力,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921元增加到5507元,135个村全部实现水泥路(铺油路)全覆盖,建制村通畅率100%,实现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输转城乡劳动力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8亿元。5年减入贫困人口4.7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1.65%。
编织技能编出精彩人生,织出美好生活。漳县妇联主席杜慧娟说,自2013年提出“发展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居家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发展思路以来,在全国妇联定点帮扶下,先后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妇女6000余人。目前,手工编织已成为漳县妇女农闲时节致富脱贫的产业。
漳县结合乡情村情,按照群众意愿,积极发展中药材、蚕豆、沙棘、中蜂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型富民产业,全力实现“一户一品、一村一景、凸显特色、各展其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同时,还在特色种植产业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草滩镇种植乌龙头5000亩,参与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4万元;在7个乡镇规划建立优质核桃种植基地10000亩,贫困户在旺果期平均从核桃产业中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相关新闻
- 2016-12-15创新理念写新篇 ——定西漳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2016-12-15定西漳县35个村级光伏发电项目即将投产
- 2016-12-14岷漳地震甘南州四县灾后恢复重建完成
- 2016-12-13定西漳县在渭武高速过境段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