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山村垃圾成堆 垃圾不落地难推广
村民随手扔垃圾老习惯改不了?
兰山村雇人清运垃圾
中国甘肃网10月1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赵雨欣 文/图)兰山村东临红泥沟,南至兰山观光索道,西临西北民大,北至五泉南路。上百条小巷道蜿蜒盘旋在半山上,巷子窄得只能两人并行。自从有人在这里居住开始,当地老百姓一直习惯随手扔垃圾,窄巷内不仅有生活垃圾,还有人畜粪便。直到今天,在我市大力宣传垃圾不落地,文明出行的现代化社会,这里的老百姓仍旧出门就扔垃圾。对于环卫部门设置的垃圾桶、垃圾收集点,老百姓似乎有着说不出来的排斥。10月13日,在兰山村45号门前,又一堆垃圾堆在房东陈大姐的门前,陈大姐抱怨邻里将垃圾丢弃在此,导致自己家门前又脏又臭,可是她自己呢?没错,门前的这堆垃圾,也有她的份儿。
走访
村民几十年来养成了在家门口扔垃圾的习惯
兰山村有200余户村民,大多数都居住着一层或者两层的自建房,一部分房子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这里的房子大多没有厕所,村民想要上厕所,要么去村子主路的公厕,要么自行在家解决。然后装在塑料袋里,直接扔到门外的垃圾堆上,恶臭难闻,并且出现过垃圾燃烧事件。
几十年来,村民们养成了在家门口扔垃圾的习惯。“从我住在这里开始,几十年了,大家一直在门口倒垃圾。”兰山村45号房东陈大姐不以为然地说,附近的村民以及外来租客也这么认为。在他们眼中,我倒垃圾,环卫工清扫、清运是理所应当的事。多年来,仅兰山村45号门前前后不过50米的距离,就自发形成3个垃圾堆倒点。在这条一米多宽的窄巷内,村民们每天伴随着垃圾、粪便出门,再回家。
现状
开展垃圾不落地 增设环卫设施效果不显著
过去村民随手扔垃圾,保洁员清理干净。那时候,村子里人口少,垃圾量也少,即便是村民乱扔,保洁员也可以负荷。随着近几年村民盖楼、租房,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加之人员素质低下,随处乱扔的垃圾量已经超过了保洁员的负荷。
为了规范兰山村村民乱扔垃圾的现状,城关区环卫局就近设置大型垃圾屋3个,勾壁箱5座,铁质垃圾箱5个,小型收集点2个,要求村民垃圾装袋、扔进收集点或者垃圾箱内。所有的环卫设施均距离兰山村45号60米至200米距离,但是村民依旧我行我素,垃圾仍然堆在小巷深处。
一年前,保洁员韩惠兵被调至兰山村。他每天清扫垃圾后就开着小型电动车清运垃圾,有些比较窄的巷子里,一米多宽的小型电动车都进不去,只能靠人力将垃圾清扫装筐,抱出巷子。一整天下来,工作量很大。韩惠兵并不是怕工作辛苦,而是每当他将垃圾清运干净后,立刻又会有村民乱倒垃圾,同一处地方,每天要回头打扫好几遍。
原因
村民老习惯难改 垃圾不落地难以推广
10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兰山村45号南侧30米的小巷内,只见垃圾将窄巷占去一大半,只能一人通行。城关区环卫局保洁一公司第六管理站站长石红说,自从设置了垃圾不落地堆倒点后,这个垃圾收集点已经取缔,但是仍旧有村民置若罔闻。兰山村的清运人员也将垃圾倾倒在此,导致垃圾量加大,村民出行困难,抱怨不断。“我们已经告知村上的清运人员将垃圾倒在指定的堆倒点,距离45号门前200米就有一个垃圾屋,可是他们却不往垃圾屋送。”石红说,仅45号门前的垃圾量,每天就有两三轮车。垃圾一天天越堆越多,村民的抱怨也越发激烈。但是就在采访中,仍旧有村民在早已经取缔的垃圾堆倒点扔垃圾,而不远处的两个垃圾桶内却少见垃圾。
城关区环卫局建议兰山村的清运员司师傅将他所负责的垃圾,每天清运至200米外的垃圾屋。同时,城关区环卫局执法中队与兰山村村长协调,建议向村民宣传垃圾装袋、垃圾不落地等文明行为,但是村长却摇头称无能为力。原因是村民多年已经形成了在这里倒垃圾的习惯,难以改变。就在此时,一位路过的女士听到取缔这处垃圾点的消息后,不满地说:“垃圾都倒了这么多年了,干嘛取缔?”村民墨守成规,习惯在巷道内扔垃圾,垃圾不落地,似乎在兰山村很难推进。
后记
13日上午,兰山村雇人将堆积的垃圾进行清运,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论是兰山村,亦或者是环卫局,不能每次都被动地在村民乱扔垃圾之后帮其“善后”。治理垃圾的源头才是重点,规范百姓的不文明行为才是根本。否则,这样被动式的清运将会屡次出现。
想要“变革”就得提升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增加处罚机制。街道、环卫、执法多部门联动,发挥各自职能,才能将垃圾不落地真正落实到村落,落实到家家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