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经济 正文
投稿

【经济观察】快捷支付时代 还需冷静防范电信诈骗(图)

2016-10-12 10:28:5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快捷支付时代还需冷静防范电信诈骗

  注重保管好账户交易密码和验证码

  首席记者 陈玮

  日前,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打出一套“组合拳”,全面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银行卡业务管理和转账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可疑交易监测、提高对买卖账户或冒名开户行为的惩戒力度。可以说,被业内人士评为史上最强举措的《通知》将从多方面“狙击”电信网络诈骗。该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ATM机等具有存取款功能的自助设备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这意味着通过ATM机转账的,可以在24小时内撤销。同时,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全能型”账户,开户后6个月不用,账户将自动冻结,以全面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减少“僵尸账户”。

  连日来,记者走访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了解到,特别是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转账等快捷支付方式的普及,更需要大家在遇到电信诈骗时冷静应对,日常生活中注重保管好自己的账户交易密码和验证码。

  案例

  借网购退款为由电话行骗

  今年9月初,市民刘小姐就亲身遭遇了一起电信诈骗。“先是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问我是否在某网站购买商品,消费了9000多元。当时自己并没在意,觉得对方可能是骗子。可之后五分钟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显示我的账户内确实有9000多元被扣款成功。”刘小姐告诉记者,慌忙之下,她再次接到了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可以为她找回扣款。

  着急挽回损失的刘小姐,一时大意,相信了骗子的话,按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刘小姐将银行发来的随机支付验证码告诉了骗子,5000元被转账支付了出去。等骗子打算再次骗她转账户上剩余的钱时,刘小姐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悔恨莫及的刘小姐向公安部门报了警。

  主动拨打110或银行客服电话

  针对刘小姐的经历,记者联系公安部门了解到,目前,电信诈骗的受害人群比较广泛,不仅有中老年人,一些喜欢网购、快捷支付的年轻人也时有受骗。

  “大家要提高警惕性,手机上接到银行客服热线打来的电话,不一定对方就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我们主叫拨出银行客服热线,对方一定是银行部门。”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随着科技的大力发展,犯罪分子会通过网络拨号联系被骗人,来电号码或会显示为“95588”、“95533”、“95559”等银行机构。

  在数字时代,当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因特网传送时,国界、地理距离的暂时消失就是空间压缩的具体表现。在网络上,国界、空间距离的暂时消失,为犯罪分子跨地域、跨国界作案提供了可能。犯罪分子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施犯罪活动。通常,电信诈骗都是跨国界、跨地区的作案,隐蔽性强、不易侦破。这也是当下电信诈骗犯罪呈扩散之势的重要原因。

  严管银行支付环节卡住被骗资金流出

  从“徐玉玉事件”到“北京老人被骗百万”,转账无疑是电信诈骗最终得逞的关键环节。对此,央行出台新规对ATM机、网银等自助渠道转账作出了明确规

  定,让作为中间渠道的银行给潜在的受害者争取更多挽回的时间和可能。

  据悉,新规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在提供转账服务时,应向存款人提供实时到账、普通到账、次日到账等多种转账方式,存款人需选择后才能办理。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ATM机等具有存取款功能的自助设备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个人可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受理行应在受理结果界面对转账业务办理时间和可撤销规定作出明确提示。

  开户半年内不交易账户将被冻结

  今年4月1日起,根据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核验方式和风险等级,央行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为Ⅰ类户、Ⅱ类户和Ⅲ类户。其中,Ⅰ类户是基本无功能限制的“全能型”账户,需通过银行柜台开立,现场核验身份;Ⅱ类户则是可储蓄理财,限定金融消费支付的“限制级”账户,最高消费和支付单日限额为10000元;Ⅲ类户则为专门用于快捷支付、免密支付等用途的“小额消费”账户,账户余额不超过1000元。需要指出的是,后两类均通过电子渠道开立,不得进行现金存取。

  此次央行新规规定,自今年12月1日起,同一人在同一银行只能开一个Ⅰ类户,已开立Ⅰ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项新规的施行,可以遏制不法分子直接购买个人开立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或收购居民身份证后冒名或虚构代理关系开户。同时,可以规范“一人数折”所造成的银行管理资源浪费,建立个人账户保护机制,避免因银行卡信息泄露而带来的资金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开立却不用的“僵尸账户”,如果账户在开户之日起6个月内无交易记录,银行将暂停其非柜面业务,支付机构应暂停其所有业务,待重新核实身份后恢复其业务。

  提醒

  学好六招谨防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虽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犯罪手段,但其不断翻新的手法让人防不胜防。虽然看过听过很多有关电信诈骗的新闻,但真的发生在我们身上时还是有点难辨真假,那么该如何防范此类诈骗呢?

  记者咨询我市警方和银行机构了解到,如今电信诈骗案件屡发不止,增强防骗意识和能力,源头还需要群众提高防范意识。遇到此类诈骗,谨记六个“一律”,可以有效保护个人财产不受损失。首先,接到电话,不管他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防止受骗。其次,接到电话,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不要因为一时的小贪婪使自己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第三,接到电话,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诈骗分子谎称“您家电话高额欠费”并且声称“您家涉嫌重大犯罪”等,通常采用主动拨打居民家中座机电话或手机的形式,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事主名下登记的座机有高额欠费,并称事主个人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事主银行账户存款涉嫌洗钱或者诈骗活动等,以“保护”当事人财产为由,用电话指挥事主在ATM自动柜员机上操作,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挂掉电话。第四,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这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为手段的电信诈骗。作案者将事先制作好的木马病毒植入链接之中,用户点击后木马被植入手机,趁机获取手机中的银行卡等相关信息后,实施盗刷获利。第五,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比如“测测你靠什么谋生”、“测测你姓名的分数”等。这种游戏可能会在后台盗取您的手机号码,再让您输入您的名字去匹配,从而盗取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如果您再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那可能会导致您的财产损失,请大家务必注意,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第六,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170是虚拟运营商的专有号段,一些虚拟运营商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SIM卡的,真正实行实名制,会有一些困难。给手机安装一个安全软件,如果是骚扰电话,可提前知道。如果接到骚扰电话,在挂断电话后,可标注为“骚扰电话”,这样多人标注后,下一个用户再接到此电话,在来电显示上,会自动标注为“骚扰电话”,提醒用户可以拒接。

  如果能做到这六个“一律”,不仅能有效预防此类骗局,同时,还能遏制此类犯罪。

  相关新闻

  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判侵犯名誉权赔偿千元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隋某与丁某为不同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双方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发生纠纷,隋某在朋友圈及房产中介微信群内辱骂丁某。丁某认为隋某的行为侵犯名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隋某侵犯丁某名誉权,判决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2016年初,隋某与丁某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产生矛盾,隋某到丁某处理论,丁某报警后,经民警协调,隋某离开。当日,丁某在微信朋友圈及房产中介微信群内发现微信名MM发表的微信,内容为:“大家注意,千万别再跟这个女人合作了,翘我们客户,翘我们房源,这样的人渣以后看谁还敢跟你们合作,违背良心办事,钱到你手里也不会有好下场的。”微信下面还附上了丁某的微信资料及头像。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隋某不承认微信号MM所发布的信息系其所为,但通过微信名MM发布信息所留电话号码与被告所使用电话号码一致的事实,双方又曾因客户产生矛盾纠纷,双方发生冲突的时间与微信发布涉案信息时间相近,应能够认定系隋某所为。隋某在朋友圈及微信群内发布涉及对丁某人格评价的信息,特别是使用“人渣”这样的词汇,致使丁某的社会评价遭受影响,精神上遭受压力及损害,应认定侵犯丁某的名誉权。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