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正文
投稿

培育富民产业 铺就致富康庄大道——定西通渭陇山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2016-08-23 11:27:5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近年来,陇山乡全体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神,认真谋划,加快脱贫步伐,着力改善基础设施,通过突出一个精准,谋划两个结合,推行三种模式,破解四大难题,培育了富民产业,为陇山乡铺就了一条致富康庄大道。

  突出一个精准。陇山乡把精准识别、精准规划作为全乡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以公事私办的精神深入到每个干部的血液中,严格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五公示”的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程序,制定了“三个规划”,以全乡扶贫攻坚推进总体规划、贫困村脱贫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等为主,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严格按照“一个萝卜一个坑”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建立台账,帮扶实实在在落在每个群众的生活中!

  谋划两个结合。一是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重点培育全膜玉米、马铃薯、林果基地和养殖业四项主导产业,发展育苗、小杂粮、珍珠鸡等特色产业。二是长线与短线相结合。在大力发展以苹果、核桃为主的长线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养牛、养羊、养鸡等短平快增收产业,实现以短养长,以短补长,脱贫增收。在2016年脱贫的何山村建成暖棚圈舍58座,计划引牛58头,种植全膜玉米400亩、马铃薯320亩,发展蛋鸡养殖贫困户60户,养殖“京红1号”蛋鸡4600只,“辽核1号”核桃620亩,乱庄村建成暖棚圈舍52座,户均养牛2头以上,种植全膜玉米540亩、马铃薯400亩。

  推行三种模式。入股分红模式。目前,合作社通过保底收购、利润返还方式已在何山村引进“京红1号”蛋鸡6000只,带动农户120户,鸡蛋高于市场价0.1元收购并销往兰州市区,年内户均可增收9000元。双帮双联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和帮扶工作队“双帮”、联村单位和双联干部“双联”的模式,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基础建设打开脱贫大门,二是立足产业促进脱贫致富,三是扶智立志激发内生动力,产业带动模式。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

  破解四大难题。设立产业发展资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何山村贫困户共投资26万元购买“辽核1号”核桃苗18600株,发展核桃基地620亩,贫困户户均投入1000元购买“京红1号”蛋鸡50只,月增收达750元左右。开展劳动力培训,破解技术掌握难题。通过对劳动力需求进行扎实细致的摸底,梳理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使有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能,每户每年平均有1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专业合作社,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与相关部门衔接,争取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帮扶,在全乡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26个。通过技术和平台优势带动育苗大户、中药材种植大户共65户,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扶贫先扶志,破解农户内生动力不足难题。改变人、提升人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决定性因素。通过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干部和驻村干部入户走访,交流谈心,宣传教育,点燃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激情、决心和信心,解决了等、要、靠思想,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了脱贫致富的决心。(刘红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