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视点】揽古今形胜吟丝路壮歌

2016-08-17 09:46:4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梦汇敦煌 情连文博——大型网络系列宣传活动【专题】

  原标题:【视点】揽古今形胜吟丝路壮歌

  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局部)

  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将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国展馆和主会场展出。

  因为莫建成先生的缘故,十几年间,我与甘肃美术结下了很深的缘分。2005年,在我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期间,我与时任甘肃省美协主席的著名工笔画家莫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一拍即合,促成了次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的《西望敦煌——甘肃美术作品晋京展》,这个展览在展示甘肃当代美术创作最高水平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与莫建成先生的友谊。之后,无论是我去甘肃还是他来北京办展览,我们总要见面,总有许多话题要谈,也正因为如此,我对莫先生的创作情况特别是他对甘肃美术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感知。

  2015年,我又一次出差来到兰州。莫建成先生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他携巨幅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的草图来访。随着草图的徐徐展开,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规模宏大的画卷。在与莫先生的交流中,我得知了他和他的团队的创作初衷,即用工笔画的方式再现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景观,描绘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的壮丽画卷,将大跨度的时间与空间浓缩在长达数十米的画面之中。虽然这仅仅是一个草图,但我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同时也由衷地产生一份钦佩之情。我意识到,以我的目力所及,此类的创作在全国、特别是在工笔画领域还绝无仅有,一旦高质量地完成,必将会成为一部带有经典意义的巨作,这幅作品的前景值得期待和憧憬。但是,要完成这样一次创作,完成这一项浩大的工程,对于已经年逾古稀的莫先生而言,确实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选择与挑战。期许之余,感佩之情也越发强烈了起来。

  联想起我与莫先生交谈时他所谈及的一些话题,我感觉到这幅长卷的创作实际上是他十余年来思考、探索、实践的总结,也是他对甘肃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独有情愫的一次集中抒发。既是瓜熟蒂落,又是应运而生。

  《西望敦煌——甘肃美术作品晋京展》之后,莫建成先生就开始了他对丝绸之路题材创作和甘肃美术发展方向以及甘肃美术风格构建等许多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探索与实践。2007年,在莫建成先生的主持下,推出了《风从敦煌来》甘肃写生作品和理论作品的合集,并请我题写了书名。这个成果实际上是在创作源头和理论探索两个层面来深化对甘肃美术创作题材选取和风格构建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对《西望敦煌——甘肃美术作品晋京展》某些缺憾和不足的弥补,更是对丝绸之路自然素材的广泛积累。这些思考十几年间一直积蕴在莫先生的心头,从未间断,直至酝酿出了《敦煌印象丝路虹霓》这样的鸿篇巨制。应该说,这幅长卷的创作是莫建成先生历时十多年构思,经过十多年锲而不舍、执意追求的一个必然产物。

  由莫建成先生领衔组成的这幅长卷创作团队,都是甘肃当代美术创作的领军和骨干画家。他们生活在甘肃,浸润在西部文化的浩瀚海洋之中,他们从厚重的西部大地上一路走来。他们对甘肃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风物、山川地理、人文景观以及这里的芸芸众生的民俗民情、生活状态、民族心理、情感特点、地域特色乃至服饰着装、民族艺术形式等细节元素都有着深入的思考、体验、积累和感知,同时也有着深入的开掘和研究,可以说,西部大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每个民族、人生百态都积蕴在他们的胸臆之间,构成他们的生活积累、素材储备以及情感积蓄,这是以莫建成先生为主的这批画家得天独厚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当与他们强烈的桑梓情愫和回报家乡的情感以及时代的风韵汇集到一起时,必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喷发之势,必然会催生这样的鸿篇巨制。

  我深知创作这样一幅长卷的难度,也深知这样的创作对每一个画家的考验。难得的是,莫建成先生和他的团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日益喧嚣浮躁的氛围中,始终保持了一种平静、淡然的心态,仿佛当年莫高窟开窟的工匠和绘制壁画的画师,远离尘世的喧嚣,默默坚守在自己的艺术园地,苦心孤诣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一丝不苟、专注于细节的刻画,心无旁骛地进行着自己的艺术创造,尽自己所能去追求一种近乎极致的艺术境界。这其中,体现着一种纯净的创作心态,也体现着一种难得的艺术精神。这是完成这幅长卷创作不可缺少的思想准备,不可缺少的艺术态度,更是难得的精神价值。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在甘肃承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建设“文化大省”以及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机遇里,这幅长卷自然到了应运而生的时刻。

  如今,这幅由莫建成先生领衔、王骁勇教授主笔,聚集甘肃多位中青年画家之力,长度超过34米、宽达1.4米的巨幅长卷终于完成,观瞻之后,我再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了。一年多的等待和期许,在这一刻得以实现;一年多的憧憬和预想,在这一刻也变成了现实。面对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震撼之余,确实有许多值得褒扬和评价的地方。

  首先,是这幅作品的题材选取。虽然是巨幅画卷,但面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而言,可描绘的题材实在是难以穷尽的。但作者却在深谙史料、深厚储备的基础上,以强烈的历史人文情怀来作为选材的依据,确立了“以汉唐至明清之际的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为主要表现对象,并向东西做适当延伸,以全景般的方式再现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和历史气象”的选材思路,将丝绸之路上具有标示意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影响历史进程、载入历史记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有选择地攫取到画面之中。画面里,在自东向西浓缩了绵延万里的有限空间中,可以看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存和历史胜迹,而每一座胜迹不仅是丝绸之路繁盛辉煌的见证,同时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凿、发展、繁盛,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互鉴、融合的过程中,吸收多种文化的给养,配合对本土文化的改造而派生出的崭新、灿烂的文化创造。这样的选材,凸显着丝绸之路所包容的交流、融合、和平、友谊、创造的主题,传递着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当代意义。所以说,这幅作品的选材,立足历史文化的主题取向,弘扬着丝绸之路的精神价值,延递着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从而在历史的描述中,回应着现实的期盼,揭示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当代内涵。以文化为统领,以历史空间为经纬,使得这幅长卷充满着人文情怀,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除了对历史人文胜迹的选取,创作者还有意识地将一些影响历史进程、彪炳史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倾注于笔端,如万国来朝、霍去病西征、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隋炀帝西巡和召开二十七国交易会等,这些人物和历史事件,本身就与丝绸之路的开凿与经营息息相关,本身就是丝绸之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更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历史构成,因为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存在,大大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容,也昭示着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涵和精神价值。它们与人文景观相表里,在动与静的呼应中,让人重温历史,感知历史,进而产生对丝绸之路历史内涵的无限遐想,产生对时代精神的无限憧憬。另外,作者还有意识地将具有地域标示意义的自然景观纳入到选材的视野之中,在他们的笔下,大漠戈壁、雪山峻岭、牧场平原、河流云海、千年胡杨雄姿和红柳等都有机地穿插在人文胜迹之中,既为人文元素的表现铺排了宏大浑厚、深邃旷远、气象博大的自然背景,也增添了画作的地域化特征和属性,同时也串联起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消融了观众的历史隔膜感。在一种近乎真实的地域体验中,领略丝绸之路的浩繁画卷。

  其次,是这幅作品的细节刻画。题材的选取只是创作的第一步,细节的刻画更决定着这幅作品的成败,决定着这幅作品的感染力。莫建成先生领衔的创作团队,无不具有深厚的绘画功力、细节刻画能力以及高超的艺术造诣,这一切,均为这幅作品的细节刻画创造了成功的前提。这幅作品的细节刻画,与选材时所洋溢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是一致、连贯、统一的,这首先体现在人物的刻画上:这幅作品,塑造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但呈现出神态各异、表情丰富、风采独具的特色。在具体的塑造与刻画的过程中,作者既把握住了乐观、开放、豁达、雄浑的总体气息,并以此来凸显丝绸之路繁盛期的时代气息和时代气质,同时又在不同人物的身上,体现身份、心态、体态、表情、气质的差异,如霍去病的勇武、唐玄奘的执著、大唐皇帝的雍容、隋炀帝的骄满、天山牧人的奔放、歌姬的轻盈以及民风民俗的多姿多彩,等等,都有细致入微的描摹。这就使得这幅作品尽管人物众多,场景繁复,但未让人产生千人一面、呆滞刻板的感觉,而是有一种灵动准确、生气毕现的感觉。作者用中国画雄健的笔意去表现独特的地域特征、山河地貌,独具形态的石窟古刹、古代都市,凝聚西部雄浑色彩的山石树木,特别是在胡杨、松柏、杨柳、古槐等西部特有的树木的刻画中,在交错、顾盼、回望的造型里,着力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古拙的风貌中去突出各自的显著特点,开掘西部文化的深层内涵以及文化品质。为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可以想见,作者既调动了自身的艺术储备和释放了自身的艺术功力,还翻阅了大量的历史、现实的资料,仔细推敲着服饰、装束的准确,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资料的翻阅与体悟中,仔细地去揣摩和把握丝绸之路不同时期的历史脉络,把握丝绸之路繁盛时期的精神气质、时代风貌,这不仅为细节的刻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品格,从而让细节的刻画服从和服务于作品的总体气象以及主题立意,在一派灵动鲜活的气氛中,升华着作者的创作初衷。

  第三,是这幅作品的艺术品格。既然是表现丝绸之路的主题,这条横亘千古、绵延万里的长路自然不可或缺。作者在创作时,特别是在谋划整体布局的过程中,始终让这条路时隐时现、时弱时强地贯穿着、连缀着、绵延着。同时,他们借鉴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在不同的景观、情节的连接处,施以不同造型、蕴含不同气韵的祥云、雾霭、烟岚等,既为画面铺陈出不同的气氛和背景,也在增添着画面的流动感、连贯性。这些努力和探索,让这幅由一个个片段性场面、情节、段落组成的巨幅画卷有了一条不间断且贯穿始终的气脉,从而让这幅巨幅作品统一在一以贯之的气韵之中,给人以一种气韵连贯、一气呵成的感觉,而没有丝毫的阻滞断裂之感。这对于一幅长卷的创作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创作手法上,作者兼收并蓄,手法多样。尽管总体上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但也不无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如骑在奔马之上、身披飘舞彩带,缠绕着祥云霞光的飞天,毫无疑问已经超越了写实的品性,而带上了综合、夸张、浪漫的色彩。这样的手法,因为在综合之前都有所依据,所以并不让人感到跳跃和不协调,反而更加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感。另外,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对敦煌壁画创作手法的借鉴与吸收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不仅仅表现在莫高窟段落中千手千眼观音形象的刻画和再现上,同时也体现在麦积山石窟在构图时的运用上。借鉴吸收不是照搬,而是为了新的创造,即使是千手千眼形象的表现,作者也加入自己崭新的创造,给人一种来自敦煌壁画,又不同于原作而且不无创新和发展的感觉。这幅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既继承了传统工笔画的色彩基调,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总体感觉,又吸收敦煌壁画和重彩工笔画的某些方法,收到了浓淡相宜、典丽高古的视觉效果。总之,创作手法的兼收并蓄和大胆创新,让这幅内容繁复、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巨幅长卷,充盈着既鲜活灵动又厚重典雅,既多姿多彩又统一整齐的气象,让人在浏览时,始终有一种新鲜、连贯的感觉。

  这幅长卷,凝聚着莫建成先生和他的团队对西部的坚守,对西部历史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景仰,对丝绸之路历史与现实的膜拜,对生活的感知与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产生的当代共鸣,凝聚着他们对家乡、对养育他们成长的西部大地的感恩之心、回报之情。这一切,都让人感佩和尊重。

  面对这幅长卷,要说的话实在很多,限于篇幅,也只能对这幅巨作谈一点自己的评价,权当抛砖引玉。面对未来,我相信,在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在甘肃全力打造敦煌画派的背景下,在甘肃同行们的不懈努力下,甘肃美术还会有更多的佳作涌现,还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简介

  长34米、宽1.4米的巨幅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由莫建成领衔主创,王骁勇主笔,周军、唐冲、朱晓刚、张云、刘传水等知名画家共同创作,王登渤撰写题记。该长卷在表现内容上包括丝绸之路上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场景,同时在画面中还融汇了敦煌飞天、伎乐、天马和敦煌壁画等艺术形象,用重叠组合的手法,穿插在画面之中。

  长卷采用重彩工笔,写实、写意兼容的风格呈现。画面分成若干章节、板块,在每个章节和板块的起首处配以与本章节板块内容相吻合的题记和印章,既保持画面的连续性,又体现画面的段落感,浑然一体又各自相对独立。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