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攻坚的“陇南模式”——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陇南乡村旅游的背后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系列重大决策,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措施,全面落实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双联行动、“1+17”精准扶贫方案,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吹响了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在扶贫实践中,探索出了片区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双联扶贫等扶贫“五大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陇南发展特点和实际的扶贫之路。
模式一:电商扶贫
2013年底,我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的发展理念,确立了“433”发展战略,特别是立足于农产品销售难的实际,依托电子商务将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的优势,作出了实现电子商务集中突破的战略决策。
三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陇南的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探索出了电子商务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百姓创业、微媒营销、助农增收的“陇南模式”,同时陇南也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截至目前,全市网店数量达到9139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7.41亿元(累计41.66亿元),带动就业2319人(累计5.6万人),建成了市、县、乡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创建和加盟电商平台累计达到32个。
模式二:金融扶贫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而金融业亦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金融改革发展新机遇,以构建“3+1”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为核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保障,聚焦精准扶贫重点发力,存贷比、贷款增速等指标创近年来新高,金融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为全市精准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2015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831亿元;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365.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96.44亿元。此外,至2015年末,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43.62亿元。
模式三:旅游扶贫
“如诗画般的山乡美景,悠远恬静的小桥流水人家”为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而优越的资源。近年来,
我市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着力打造了一批生态、文化、养生、休闲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旅游脱贫之路。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绿色发展的一大名片。仅去年,全市新建农家客栈226家,新增农家乐110户,新发展旅游商品销售门店20家,接待游客586.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2.01亿元。
模式四:双联扶贫
近年来,从田间地头到贫困片区,从江河两岸到大山深处,我市始终把双联行动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得力抓手和载体,与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不断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
特别是2015年,我市双联行动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全面落实“六大任务”,精心打造“三大工程”,助推全市2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4万人。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达到5405元,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模式五:片区扶贫
陇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既是甘肃省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又是全国特殊贫困的地区之一,一直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苦苦探索,奋力前行。
近年来,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实际,我市把贫困群众作为全面小康的关键人群,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举措,启动实施了25个特困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思路围绕特困片区攻坚调整、规划围绕特困片区攻坚编制、项目围绕特困片区攻坚整合、帮扶围绕特困片区攻坚强化、责任围绕特困片区攻坚落实,陇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吹响了扶贫攻坚集结号,打响了扶贫攻坚大决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的进程。
去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4万人,完成了1365个贫困村和64.3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3.3亿元……片区扶贫攻坚取得新进展。
记者 王芳 韩县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