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评论:高水平高质量办好文博会

2016-07-25 07:21:2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陇周刊(2016年 第25期)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_专题

  原标题:高水平高质量办好文博会

  本报评论员

  相约“一带一路”,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续写“丝路传奇”,这是一次中外文明的汇聚交融。2016年9月20日,举世瞩目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在我省敦煌市盛大开幕。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围绕“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文博会将着力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丝路平台、国家平台、国际平台,大力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化交融、情感交流、民心相通。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行动和抓手,是连接丝路沿线国家、沟通世界的桥梁纽带。同时,也是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必将极大地增强甘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产生持久的辐射作用、带来深远的综合效应。

  办好文博会,对甘肃既是重大机遇,更是巨大责任。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筹备理念,精心设计、精准筹备、精耕细作,真正把文博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办出魅力。要把握好彰显主题与放大效应之间的关系,牢牢抓住文化这一主题,着力于文化展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实现奏响思想共鸣、达成合作共识、促进民相亲心相通的目的;要把握好以我为主与开放包容之间的关系,充分做到“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将文博会打造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平台;要把握好传统元素与时代要素之间的关系,既要传承历史、挖掘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要反映现实、彰显文化的时代特色,还要着眼未来、展示前瞻引领性的文化探索和构想。

  当前,距离首届文博会开幕已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筹备工作正按计划、按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面对最后的冲刺阶段,各级各方面必须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敢于取胜的决心,要把办好这一盛会,作为检验我们能不能打硬仗、能不能经受住考验的试金石,作为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效的大考场,拿出顽强拼搏的劲头,体现雷厉风行的作风,全力以赴抓好文博会后续筹备工作。要紧扣问题导向,以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全面盘点审视每个环节、每项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尽最大努力补齐短板和缺项,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紧扣任务分工,逐项细化、落实到人,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并强化统筹协调,既分兵把守,又通力协作,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工作合力;要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抓好进度、保证质量,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完成各项筹备工作。

  举办文博会,是国家的大战略;参与文博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荣耀。让我们拉满弓、铆足劲,举全省之力、集八方之智,把首届文博会办成主题特色化、参与国际化、展示多元化、层次高端化的世界一流文化盛会。让这一盛会,成为推动沿线各国和地区交流合作的一条“文化大动脉”,成为促进沿线人民相亲相通的一座丝路新桥梁,有力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