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正文
投稿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卫生治理篇——为家园添“颜值”

2016-06-06 17:39: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卫生治理篇

  为家园添“颜值”

  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青山与碧水相拥,蓝天与白云交汇;这是一片洁净的乐土,条条大路平坦宽阔,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干净整洁。

  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所在,是一座城市的“颜值”担当,更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的美丽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城市环境,也就是市容市貌。市容市貌体现着城市的“面子”。 “市容市貌是否整洁、美观,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一座城市最直观的印象,关系到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和市民的幸福感。”市环卫局局长张翔说。

  为了让家园更美丽,我市以创建文明城市、爱国卫生月活动和举办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动员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排查清除全市卫生“死角”;在全市落实清扫、保洁、管理“三位一体”的路段承包责任制和定人、定责、定岗、定区域、保质量、保效果的“四定两保”环卫工作管理责任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坚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在垃圾收集清运过程中,努力改进作业方式,适时调配车辆、合理安排,加大各区域的垃圾清运力度。对生活垃圾实行严格的过磅登记制度,并及时进行压实、覆盖、掩埋和消毒。为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防治工作,以冬天不结冰、夏天不积水为标准,对全市13条主要道路进行全天候不间断洒水降尘作业,日均洒水量达到900立方米。同时,加大机械化清扫率,减少人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道路扬尘和污染。

  在新华路上,环卫工人李冬兰正在“巡逻”路面,看见地面上的零星杂物,她麻利地弯腰,扫帚用力一拨,杂物被扫进了搓斗中,扔进垃圾箱里。在我市,像李冬兰这样的“城市美容师”们作于黎明拂晓之际,息于万家灯火之时,工作机械而重复。“一座城市和一个家一样,每天都需要打扫,我们为这个大家庭打扫卫生,虽然脏点、累点,但是心情很好。”李冬兰说。

  市场卫生是城市卫生管理的“硬伤”和薄弱点。如果,当你满心欢喜地走进一家菜市场时,入目的却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我们不但会没有了买菜的欲望,甚至会为自己的健康担忧。为改善市场购物环境和经营环境,我市始终坚持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整治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和清理“四害”孳生地为重点,加大对市场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对占道经营、无证经营、乱拉乱搭等非法行为予以坚决取缔;全面清理各市场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现象,加强日常监管,对市场内车辆停放实行定点划线同向停放;加强市场内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维护,实施门前卫生“三包”制度,保持市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市场周边划分卫生责任区域,清除卫生死角,实行全日制保洁制度;落实好市场卫生安全检查评比制度,定期做好室内室外环境消毒灭菌工作;督促餐饮行业经营户配备垃圾袋或封闭式纸篓,推行垃圾袋装制和卫生保洁制,蔬菜、熟食、夜市摊位区实行责任区卫生承包制,全面推行了市场环境卫生包卫生、包秩序、包设施的“三包”责任制,确保环境卫生达到门窗净、设施净、卫生净、物品摆放整齐“三净一齐”。

  有人说,看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程度,首先要看它的公共厕所。外出如厕常常是一个尴尬的问题,当居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忍着内急冲进厕所,却被里面的脏乱臭吓出了“内伤”时,居民毫无幸福感可言。为改变这种现状,从2012年开始,我市开始了一场“厕所革命”——连续3年将建设和改造公厕列为惠民实事,每年新建、改造公厕10座,并且免费开放,服务市民。新公厕一般建于繁华地段和主要道路两侧,建筑面积均在10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之间,位置选择充分考虑每一座卫生间的服务半径,同时兼顾南北市区公共设施配备的均衡,体现“建厕为民”的原则。同时新建公厕改变过去“重管理、轻保洁”单一的“管理员”管理模式为“重管理、重维修、重保洁、重服务”的保洁员、巡查员与维修人员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新建公厕立足于高标准建设、人性化设计,配备了飘香机、快速热水器、干手机、洗手液、儿童洗手池、残疾人应急呼叫装置等一系列人性化设施和服务。

  “以前,若非迫不得已人们都不愿意上公厕,即使去也都捂上口鼻,屏住呼吸;现在的公厕是星级的,都成了景观,管理好,保洁好,让市民‘方便’的事更方便了。”谈起公厕改造,居民马女士感触颇深。

  “洁净美”的家园悄然兴起,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仅“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南、北市区建设小型Ⅳ类日压缩转运城市生活垃圾100吨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各1座;新增3辆13t钩臂式垃圾转运车,5台20立方米密闭式垃圾集装箱;北区生活垃圾转运站于2013年5月建成投入运行,南区生活垃圾转运站于2015年4月底建成;购置补充压缩车、扫地车、洒水车等各类环卫作业车辆共39辆,三轮车120辆、垃圾桶500个、果皮箱1250个;实现了垃圾处理实时远程监控作业、无人值守智能称重和车辆GPS定位。同时,我市还改善了环卫工人休息条件、实施了数字环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项目、嘉峪关市八昼夜滩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

  如今,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很多改变正在悄然发生:社区环境比以前清爽多了,地面比以前干净多了,卫生死角不见了,马路上车辆停放有序了……

  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家住长城街区的居民马晓莉用了一连串的对比,讲述了身边的变化:昔日的臭水沟,成了景观带;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小公园;昔日脏乱差的菜市场,变得洁净美了;无论是道路、市场,还是公共场所,处处是一片清洁,让人赏心悦目。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市民的最好福利。“我们的城市很美、很干净。生活在这里,日子过得很舒心。”这样的话已经成了市民的口头禅。

  卫生环境的变化带动了市民个人卫生习惯的变化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雄关广场,一位年轻妈妈牵着蹒跚走路的孩子,将手里捏着的香蕉皮,扔进了附近的垃圾箱里。节假日里,机关干部、普通市民、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清扫垃圾、清理“牛皮癣”、纠正不文明行为……为温馨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帚为笔绘丽景,只愿城市美如画,为了城市“颜值”高,我市环境卫生工作者们正踏着城市发展的节拍,充分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奉献精神,为雄关百姓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记者赵明霞)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