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正文
投稿

嘉峪关与敦煌文化相映成辉

2016-06-03 07:01:0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嘉峪关与敦煌文化相映成辉

  刘恩友

  作为嘉峪关人,对敦煌再熟悉不过了。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文化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现代人类文明的很多共识,诸如交流、理解、合作、包容、共赢等文明价值都能在敦煌文化中找到影子。”

  嘉峪关与敦煌毗邻,嘉峪关的历史文化资源可谓五光十色,文化底蕴更可谓博大精深。嘉峪关关城历经600多年风雨仍雄伟壮观,汉、明古长城仍蜿蜒于戈壁大漠之上,险峻惊心的长城第一墩、号称“小八达岭”的悬壁长城壁立森严;有展现古代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黑山岩画、魏晋“地下画廊”等等。“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牵来千年的神韵,“冈峦重叠戴雄关,关势峥嵘霄汉间”的古道传奇落在现代人现实的生活里,随处的一处古迹,就是千年的传说。现在,方特、丝博园等一批文化大项目又增加了嘉峪关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尽管如此,嘉峪关还更要近望敦煌,不断学习和研究敦煌,在有些方面借力敦煌。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我省正在力图把敦煌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正成为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敦煌是文化圣地,如能利用敦煌文化辐射圈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嘉峪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和外延,做到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壮大,在壮大中拓展,在拓展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层次,努力将嘉峪关的文化资源发挥到极致,继续打造出嘉峪关的高格局、大视野,让嘉峪关这块热土最便捷地辐射和管窥到“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盛景。

  那么如何从大历史、大逻辑和大趋势来看待嘉峪关、发展嘉峪关呢?正如马克思所说,学习外语,要学会忘记母语。认识自己,也要学会忘记自己,借助周边地域的辐射影响力量,来强大完善自己。这也是“一带一路”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嘉峪关无疑成为新的多种文化交汇的节点、多种思想碰撞的节点。这更要求大家站位高、胸怀大、目光远、包容广。只有“襟怀阔大,雅量高致,博采众长,提高自我”,才是文化强市的积极姿态。其实,敦煌也好,嘉峪关也好,各有优势,整个河西走廊都是新丝绸之路上每一个区域城市的重要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都应随之流动起来,在“互联互通互信”的大格局中,形成一个流动的文化走廊经济带。

  新丝绸之路是一个共同体,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张扬各方面的特长。站在制高点上,整个河西走廊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有前景、最富潜力的新的文化中心和世界文明汇聚之地。因此,再造河西走廊之丝路文化生态,就是再造新丝路生态的枢纽部分。正如诗人叶舟所憧憬的那样,“而今,重新敞亮一新、开阔包容的河西走廊乃至整个丝绸之路,将会是我们民族复兴大业、实现梦想的‘冰天跃马’之旅,更是‘中国史诗’的真正开篇。”

  水涨船必高。站在嘉峪关上,与敦煌遥相对望,让嘉峪关文化与敦煌文化在同一地平线上不断走向辉煌。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