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市场改造,兰州水产业如何获得“重生”?
绿色市场。兰州晨报记者 赵鑫远 摄
自2002年10月,铁路新村市场搬迁入驻绿色市场以来,已过去14个年头。尽管绿色市场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水产销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因基础设施落后,消防隐患较多,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问题市场”。
2016年3月31日,城关区政府下发《关于关闭绿色市场的通告》,决定对绿色市场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后,绿色市场的功能将“变身”为一处综合性水产、肉菜市场。
以此次绿色市场改造为契机,兰州市海鲜水产销售行业将如何获得新生,值得期待……
1 “为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市场功能,消除火灾隐患,绿色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势在必行。”
作为兰州市最大的海鲜水产销售、批发市场,自2002年10月铁路新村市场搬迁入驻以来,绿色市场经过14年的发展,已成为日销售额1000万元,年销售额达40亿元,辐射青海、西藏、新疆、宁夏以及甘肃省省内所有县区的大型水产市场,在兰州市的辐射率更是高达95%。
但14年风风雨雨,绿色市场的基础设施渐渐落后,消防隐患与日俱增。近年来,绿色市场因脏、乱、差等问题,为市民所诟病。
2016年3月31日,城关区政府正式发布通告,要求自2016年4月30日起,对绿色市场实施关闭,要求主办方停止新的经营户入驻,与现有经营户解除租赁合同及其债权债务。同时,要求市场经营户做好搬迁准备,可根据兰州市市场布局及自身需求,自行选择市场进行搬迁。
5月11日下午2时许,兰州晨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南环路牟家庄附近的绿色市场。
绿色市场主要分为两个片区,西侧片区主要以干货、蔬菜、肉类等为主,东侧市场片区则以河鲜、海鲜等水产类产品为主。
当记者走向水产销售区时,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一家临街的水产商铺的店主正利用水管冲洗鱼缸、水盆,污水逐渐漫出水缸,直接流向地面。随着记者深入水产销售区,通道中央虽然修建有一条宽约20厘米、深约30厘米的排水渠,但两侧的商户并未将排水管直接与排水渠相连,而是随意扔在店门前,任由污水流淌,尽管部分污水可以流入排水渠,但更多污水则顺着道砖间的缝隙,四处横流。
同时,在火灾隐患方面,根据兰州市消防部门提供的调查报告,绿色市场的火灾隐患主要包括:防火间距不足,建筑面耐火等级低,集中聚集且部分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6米,部分区域甚至无防火间距;市场经营户消防安全基础薄弱,消防管理组织松散、管理人员混乱,疏散楼梯设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市场人员流动大,氧气罐、电气设备、电暖器等易燃、易爆物大量使用,经营户长期带险经营,一旦失火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为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市场功能,消除火灾隐患,绿色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势在必行。”城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2015年,城关区政府常务会议就决定,鉴于绿色市场基础设施陈旧、消防隐患较多等因素,将对绿色市场实施提升改造。同时,根据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的实际,此次改造需按地上建筑不超过三层,地下不进行改造的原则进行。会议还决定,必须尽快完成经营户停业,以及原有商铺拆除等工作,在进行改造后,绿色市场的功能将定位为综合性肉菜市场。
2 “关闭绿色市场,我们该去哪里经营?提升改造后,我们还能否回来继续从事水产销售?”
城关区政府的通告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绿色市场经营户的一致反对,尤其是200余家销售海鲜水产的经营户,更是由于海鲜产品的保鲜要求,难以接受搬迁的现实。
5月11日下午,绿色市场内依旧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但表面的平静下其实是不少经营户的焦虑。
“10年前,我便来到绿色市场做海鲜水产销售生意。”川江水产店的老板陈实子告诉记者,10年来,水产销售、批发生意每况愈下,现在大部分业务都依靠一些慕名而来的市民以及来自酒店、餐厅的老顾客,一旦搬家,客源就会大量流失,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关闭绿色市场,我们该去哪里经营?提升改造后,我们还能否回来继续从事水产销售?”长江水产店的老板宁文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宁文建表示,如果政府在改造前,能保证绿色市场在改造提升后,原绿色市场水产经营户能进驻新市场,并给予一定的搬迁安置补偿,他们愿意配合政府的改造工作。
采访中,诸多水产经营户均表示,目前经营者们所使用的店铺,是2010年,由经营者集资修建的,因此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临时安置补助费,以及停业损失。
那么,经营者所提出的各类补偿是否合理呢?
对此,城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绿色市场的控股方为兰州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为了方便市场管理,由政府将市场租赁给邱某,租期五年,截至2015年12月31日到期,由邱某负责向商户出租铺面,并接管市场经营管理工作。
2015年之后,兰州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邱某按月签订租赁合同,为了加快绿色市场提升改造的脚步,合同签订至4月30日之后,再未继续续签。
所以,绿色市场的经营户并不是铺面的所有权人,他们只是租赁人,根据相关规定,租赁人没有资格和权利要求租赁方提供搬迁费、搬迁奖励、临时安置补助费等补偿。
5月17日,兰州晨报记者在城关区政府了解到,根据最新的绿色市场改造规划,此次改造只是对绿色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整体形象进行提升,改造后的绿色市场虽为综合性肉菜市场,但仍包括水产销售、批发区域。
商户可选择城关区政府指定的鼓楼巷菜市场,或兰州龙呈华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进行搬迁过渡,在绿色市场改造完成后,愿意回原址经营的商户,仍然可以回到改造后的绿色市场内,从事水产经营活动。
3 “提升改造绿色市场的决定毋庸置疑,但需考虑市民需求,应规划建设新的海鲜水产销售市场。”
“虽然绿色市场环境卫生越来越差,但作为兰州市唯一的大型海鲜水产销售、批发市场,绿色市场在多年的发展中,早已被市民所认可。”前来购买海鲜的胡先生对记者说。
“兰州市也没有其他市场能买到新鲜海鲜水产。”家住兰州交通大学家属院的郑女士,特意乘车从安宁区来到绿色市场购买海鲜。郑女士称,在安宁区一些综合市场虽然也能买到海鲜,但往往都是冷冻的,而且给市民的可选择性也较少。
由此不难看出,绿色市场的确满足了市民对海鲜的需求。那么,当绿色市场拆迁,提升改造为综合性肉菜市场后,市民们该去哪里购买称心如意的海鲜水产品呢?
5月13日,兰州晨报记者在城关区商务局了解到,截至5月5日,绿色市场已有240家商户与对面的龙呈华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签订了租赁协议,其中70户已完成搬迁。同时,经过政府部门的协调,兰州龙呈华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也推出了优惠政策,新入驻的商户可享受“交五免三”的优惠,也就是入驻商户只需付两年房租,即可使用商铺五年的时间,在免费的三年期间,商户只需承担一定的利息。
但记者在对龙呈华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踏访中发现,只有少量的水产经营户入驻,绿色市场200余家水产经营户,绝大多数仍然不愿入驻龙呈华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绿色市场大部分水产经营户仍在观望当中,客源流失、新市场未来的客流量以及租赁费用的高低,才是商户们最为关心之处。
“随着城市的发展,兰州市一些面积狭小、布局混乱、管理滞后的市场问题日益突出,搬迁、整合成为必然的出路。”据介绍,在兰州市八大市场“出城入园”的项目中,绿色市场即为八大市场需要搬迁的市场之一。如此一来,海鲜水产商品的保鲜要求,便成为绿色市场搬向市区外的最大障碍。
“提升改造绿色市场的决定毋庸置疑,但需考虑市民需求,应规划建设新的海鲜水产销售市场。”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一位工程师指出,在建设南环路之初,兰州市政府就曾将绿色市场的提升列入改造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搬迁改造之事一直未能顺利实施。近两三年来,随着市场搬迁改造声音的沉寂,市场内大多数商户逐渐开始加大投入。
据其讲,目前,兰州市大型海鲜水产销售、批发市场仅有绿色市场一处。无论是搬迁还是原址提升改造,都要考虑兰州市民对海鲜水产品的需求,选取合适的市场,或原址建设新的海鲜水产市场。
对此,兰州市市情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牛铮超指出,无论怎样实施绿色市场改造工程,都应当符合兰州市的市情发展,遵循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规律。
牛铮超表示,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越来越追求生活的便捷性。因此,兰州市需要一个完善、有序、合理的海鲜水产销售市场。既然如今的绿色市场的整体形象已不符合城市发展,那么综合市民需求,原址提升改造,建设崭新的海鲜水产销售、批发市场或许是目前的最佳选择。而且,政府职能部门在针对市场的前期规划、建设、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调研,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市民生活需求,科学综合规划。同时,在规划决策过程中,要更加客观透明。以绿色市场改造为例,此次改造规模有多大,周期多长,改造后发展定位有没有明确,这些都需要向现有市场商户、市民解释清楚,让人们理解改造的必要性,打消心底的顾虑。毕竟,面向甘肃、辐射整个西北的绿色市场关乎到很多人的菜篮子,它的改造牵一发而动全局,容不得一点马虎。兰州晨报记者 刘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