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正文
投稿

【追踪】兰州热心市民助41年前的7名小学生找到了恩师李玉莲(图)

2016-04-08 08:57:3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这一拜,只为洒泪谢师恩

  41年前的7名小学生寻找恩师李玉莲 热心市民促成幸福小区里的幸福相聚

  相拥忆往昔

  年轻时的李玉莲老师。

  重逢叙真情

  再忆当年景

  4月7日,兰州晨报分别以《41年,何曾忘麻花辫》和《41年前的7名小学生寻找恩师李玉莲》为题,报道了1975年毕业于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第一小学的7名学生寻找恩师李玉莲的消息后,引起了许多热心市民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工作人员也联系到兰州晨报记者,希望能够帮助这7名“小学生”。

  好事多磨寻找恩师一波三折

  7日早上,兰州晨报新闻热线96555接到一位市民提供的线索:“李老师多年前调到了兰州棉麻厂,已经不在兰州生活了,估计联系不到。”高善茂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显得有点失落:“太遗憾了,或许我们和李老师没有这个缘分吧。”

  从上午9时到11时,记者的手机成了一条热心市民为师生牵线的热线,并且之后的市民报料都提供着同样一个信息:李玉莲老师还生活在兰州市西固区,但没有联系方式和具体地址。

  “我是兰炼二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李老师2001年从我们学校退休了,我告诉你们她家的电话号码。”听到这个消息后,学生赵学东显得非常兴奋,但是拨打电话后却一直无人接听。

  正所谓“好事多磨”,中午12时30分,市民胡生寿告诉记者,李玉莲老师生活在西固区幸福小区,和他的母亲是上下楼。随后,记者再次拨打了李老师家的电话:“请问您是在榆中街第一小学工作过的语文教师李玉莲吗?”“我是,你是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了李老师的答复。此时在记者身旁的端木刚接过了电话急切地说:“李老师,我是端木刚,您还记得我吗?”“记得,你小时候特别聪明,是全班第一名。”李老师的回答使端木刚、高善茂、赵学东三人显得非常激动。

  “这下子肯定是找到了!李老师您在家等着我们,我们马上过来看望您。”高善茂兴奋地说。

  41年重聚磕头表达培养之恩

  下午2时,记者和高善茂、赵学东、端木刚驱车赶往西固区先锋路幸福小区,一路上这三位50多岁的男子都眼眶湿润,由于情绪激动,驾车的高善茂还在中途休息了片刻。“我要买一束康乃馨送给李老师。”说完他又发动了汽车……

  一个多小时后,记者一行到达李玉莲老师居住的幸福小区时,李老师已在家门口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您还认不认识我们?我是高善茂,他们俩是赵学东和端木刚,另外四名同学由于今天时间不便,我代表他们来看望您。”“认识,都认识,你们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你们都印在我脑子里了。”李老师说。

  进入李老师家后,李老师的爱人端上了早已备好的水果。“真没想到你们还能记得我,太让我感动了,给你们当老师时我才21岁,现在已经当姥姥了。”李老师也是眼含热泪。

  “小时候您给我们洗衣服,帮我们交学费,我一直想报答您,但是找了您很多年都没有结果,这次多亏了《兰州晨报》,让我这么快就找到了您。”高善茂说。

  随后,高善茂、赵学东、端木刚三人一起向李老师磕头,表达了这些年的思念之情和当年的培养之恩。“你们小时候家庭条件都不好,我觉得没有好好照顾你们,真是对不起。”眼含泪水的李老师连忙将三名学生扶起。

  回忆往昔一起翻看老照片

  “李老师,您当年的麻花辫让我印象深刻,您还有当时的老照片吗?”端木刚说。随后,李老师的爱人拿出了一本老影集,记者也跟随他们一起见到了当年的“麻花辫”。

  “一晃41年,看到你们都安康我就踏实了。”李老师如是说。

  2016年4月7日,对于这师生四人来说是特别的一天。整整一个下午,在激动、甜蜜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绪飘飞校园课堂,穿梭往昔今朝,共同回忆过去,感叹岁月,回味人生……

  幸福小区,请见证他们的重逢;广大读者,请分享他们的幸福吧!

  文/图 兰州晨报记者 窦阳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张文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