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牛铮超委员——借势“一带一路”打造陆上“马六甲”

本报记者采访牛铮超
3月23日,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时,政协委员、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牛铮超作了《在兰州建设“中欧班列编组结算中心”打造陆上“马六甲”》专题发言,引起委员的广泛关注。之所以受关注,一方面缘于他关于兰州有望成为陆上“马六甲”的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这已是牛铮超第二次带着同样的课题在政协会上作重点发言了,这在市政协大会上可并不多见。是怎样的研究热情,让他如此专注并青睐于这个课题?带着疑问,本报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牛铮超委员。
“兰州地处内陆,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支撑点地位。而且,铁路路网密集、畅通,未来的中巴铁路终点实际上是兰州。所以说,我市发展‘枢纽经济’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牛铮超如是说,“我提出关于“在兰州建设‘中欧班列编组结算中心’,打造陆上‘马六甲’”其核心就是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兰州所处的黄金节点发展‘枢纽经济’。”
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与相关省市签署了《关于建立中欧班列国内运输协调会备忘录》,要求各家统一品牌为“中欧班列”,注明具体线路,优化线路、重新铺线、统一对外谈判等。之后,铁路部门拟定了《中欧班列组织管理暂行办法》,但截至目前仍停留在纸上,原因是没有恰当的枢纽站点设置编组中心,而兰州恰恰处在这样的咽喉地位,加之具备大型编组能力,是整合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最佳枢纽城市。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后,我市从大后方变身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前沿,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牛铮超说,但我市必须要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特点,充分发挥兰州的优势,真正把自身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因此,牛铮超认为发展“枢纽经济”是我市独有的优势。
牛铮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中铁总公司,洽谈谋划建设“中欧班列编组中心”的可行性。由省政府和中铁总公司主办,市政府和兰州铁路局承办“中欧班列发展论坛”,倡导成立“中欧班列联盟”贸易运输组织,从战略层面,争取国家在兰州建设“中欧班列编组中心”,同时,建议兰州市政府和兰州铁路局尽快拿出报告,上报省政府并报国家相关部委,尽快确定编组中心落地兰州北编组站,以便相关工作的尽快开展。尽快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中欧班列编组中心”落地兰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围绕“中欧班列编组中心”建设,进一步开展“中欧班列编组中心”编组结算应用等方面的论证和相关前期工作。
记者赵卿/文 王晨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