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兰州科考队员在南极 戴着防毒面罩钻冰芯创纪录

2016-03-01 10:04:2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经过半个月的行进,李传金所在的内陆队终于到达了昆仑站,他们在接下来的20多天内,在这里展开了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冰芯钻探、天文、冰川测绘等。

  2016年1月1日,科考队在昆仑站正式开始科研工作的第一天,当天早上,李传金和科考队员先去了“昆仑广场”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大家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高唱国歌,为祖国送上科考队员深深地敬意与祝福。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大家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深冰芯钻取小组、天文组、宝钢昆仑站建设组等各司其职,李传金属于冰芯钻探组。经过20多天的忙碌,科考队在昆仑站的科考工作一切都比较顺利,基本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1月20日,是科考队在昆仑站度过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将开始返回。李传金回顾在昆仑站度过的20多天,收获不小。在这20多天里,他装了自动气象站,安装了臭氧监测仪器,挖了雪坑,采了雪样,钻取了浅芯,获得了29次队DomeA浅芯的所有权,挖了雪坑,采了雪样,采集了每天一次的表层雪(霜花),进行了24小时的表层雪采样;参与的冰芯房深冰芯钻取获得了较大成功,钻取了350米的冰芯,是中国南极深冰芯钻取单季钻取深度最长的纪录。

  在从昆仑站回到中山站的路上,李传金还继续着他的冰川学采样工作,每2公里测量一次花杆高度;每十公里采集一次表层雪样品,共两组,每隔四十公里采集一次重金属样品;800公里处挖取雪坑一个;75公里钻取100米冰芯一支。

  李传金告诉记者,在南极进行科考工作,除了低温,缺氧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昆仑站海拔4000多米,但由于此处位于南极内陆腹地,没有一点植被,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当于国内海拔5000多米。人在这种环境里,很容易疲劳,走路时间一长也会气喘吁吁,更不用说干一些重体力活了。李传金工作的冰芯房里一些工作却恰恰是很重的体力活,例如搬动冰芯钻筒、向外拉冰屑导管、甩干冰屑等,一趟下来让人气喘吁吁的。而且这些工作都是在佩戴着防毒面罩的情况下完成的,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邀友邻过“国际新年”

  1月21日,李传金所在的内陆队,踏上了返回中山站的路途,这一路天气越来越坏,尤其是1月30日的天气非常糟糕,应该算是科考队此次南极考察来天气最坏的一天。强烈的地吹雪使得出门都变得异常困难。大风卷起的积雪迷住了眼睛,很难辨别方向。仅仅一个上午,雪橇边上就堆起了很高的雪坎。能见度变得非常低,仅仅几十米之遥的泰山站已经看不见了。之后几天都是典型的白化天。在这种天气里,天气阴沉,大风裹挟着积雪漫天飞舞,分不清方向,甚至不辨上下,混沌的一团。因此,这个时候行车往往是比较危险的,能见度很低,看不清前面的路况,只能根据GPS导航进行行进。而坐在后车箱里的科考队员,可就算遭罪了,因为司机看不清路况,车子颠簸的非常厉害,本来卡特车没有拖拽任何雪橇,就已经很颠了,再加上糟糕的天气和路况,颠簸的幅度和频率又增加了一个档次。很多时候整个人处于连续颠起的状态,起起伏伏,队员们笑称这是在被炒豆子。

  2月7日是除夕,内陆队经过数天的艰苦行军,终于在当天下午回了中山站。到站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好好地洗一个热水澡。浴室里热气氤氲,人声鼎沸,科考队员们尽情享受着两个月来第一次痛快的热水淋浴。也许是太长时间没有享受热水浴的亲吻,大家对此等厚遇纷纷喊出了痛快的吼声。洗澡、洗衣完毕后,科考队员们就开始准备向食堂进发,准备接下来的重头戏——吃年夜饭,看春晚!中山站给所有人准备了非常丰富的年夜饭,各种炒青菜、海鲜等,满足了每个人在内陆梦寐以求的食物需求。春晚高潮迭起的节目,也让科考队员过足了精神娱乐的瘾。虽然此起彼伏的祝酒吆喝不时打断了人们看春晚的视线,但现场的热烈气氛并没有因此而有一点点减少。大家相互敬酒祝福,表达新年的祝福。

  第二天一早,李传金就被老婆和女儿的拜年电话声音给吵醒了。熊猫(李传金女儿小名)第一次用稚嫩的声音给他拜年,还叮嘱他注意身体,让他非常感动,有人牵挂的感觉真好。当天下午,中山站特地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春节晚会,来庆祝新年的到来。科考队员们临时编排了各种有意思的节目。大家尽情的享受着新年欢聚带来的愉悦,此起彼伏的笑声时时响起。晚宴也是格外的丰富,科考队员们专门请来了中山站的邻居——俄罗斯的进步站和印度站的同僚,他们乘坐雪地车或直升机也远远的赶来,和中国科考队共同庆祝中国的新年。传递着友谊,品尝着美食,大家将中国的传统佳节办成了国际共同欢庆的节日。

  记者 孙理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