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关改善民生争创幸福城区
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中国甘肃网1月2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杨晟途 实习生 王睿迪 万霞) 记者从城关区委区政府获悉,未来五年将全面加快幸福城关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该区将通过实施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等工程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提升幸福指数的重点,该区提出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居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等,在力争新增就业3.5万人、社保参保人数60万人以上、完成棚户区改造达7000套、精准脱困1000户等基础上,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等目标。
加快棚改完成改造7000套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区为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出今年以为民惠民为重点,集中更多财力人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提升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等,以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建设。其中在环境基础建设方面,多方筹资建成S417号路、垃圾不落地收集点20处、菜市场3个和150条小街巷路灯安装,改造小街巷20条和新建公厕15座等。特别是城关作为老城区,为了提升城区人居环境,该区将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年内完成13个项目征收工作,开建桃树坪改造等26个项目,力争完成改造7000套,同时改造老旧楼院10个,打造50条城市管理示范街、20个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等,并实施大浪沟洪道综合治理项目,伏龙坪等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还将推进六大绿化工程,在年内栽植树木50万株,新增公共绿地达到百亩。
精准帮扶年内脱困1000户
与此同时,该区将在今年实施多项计划,不断提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推动民生与经济一体建设,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这些计划或者举措主要包括:实施就业服务“1239”计划,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安置困难人员就业2200人,新增就业3.5万人,技能培训9000人;加快实施“万企计划”,设立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池,扶持小微企业和电商企业、便民门店1000家;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力争社保参保人数逾60万人,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实现应保尽保;扩大城镇居民医保参保覆盖面,力争参保率达到98%以上;完成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配租配售保障房1000套;按照一户一策思路,建立精准帮扶台账,通过政策兜底、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措施,年内脱困1000户以上;严厉打击无照经营、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创建药品放心门店40家、餐饮服务示范店100家。
医养融合建成服务点10家
该区还在此基础上,以均衡化和优质化、普惠化等为方向,继续加大财力投入,以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在发展教育方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扶持民办托幼机构130家以上;加快小区配建学校回收移交,改扩建6所学校,新增办学面积2.3万平方米、学位1500个;深化学区管理和多模式办学改革,打造现代化学校和特色学校20所。在提升医疗服务方面,开展65岁以上老人体检、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7岁以下儿童健康指导三项行动,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管理水平;在建成七家社区中医养生馆的同时,全面推广医养融合模式,组建养老医护团队,建成10家街道社区医养融合服务点;在文体服务方面,加快推进两馆一场项目,并启动兰山书院建设等,提升街道综合文化站5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0个,并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0条、社区国民体质监测点两个。
培育产业打造五大产业链
另据介绍,该区为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导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除了实施重大项目100个,完成投资240亿元以上外,着力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链,培育“互联网+”产业,扶持“互联网+”项目10个以上;培育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加快大兰山旅游景区建设等7个项目,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4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250亿元以上。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培育以家政服务、健康护理、产品销售等为主的大养老产业,完成综合福利老年养护中心主体建设等。培育现代金融产业,加快建设庆阳路—东岗西路金融一条街。壮大牛肉面产业,建设集产品研发、设备制造、原料生产、加工配送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提升牛肉面产业规模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