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10住户欠5000元水费 楼院长催缴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图)

2016-01-21 07:56:2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10住户欠5000元水费

  楼院长一趟趟催缴 跑断了腿,磨破了嘴

  杨桂兰(左)与一住户谈分摊水费事宜。

  1月18日,新的一周开始了,兰州市城关区金昌南路167号-189号居民院的楼院长杨桂兰本周给自己定的工作重点依然是解决拖欠水费的问题,“得找水厂的人再商量商量,还得再想办法做通5户人家的工作。”杨桂兰边走边对记者说。此时是早晨8点,室外温度-11℃,可谓哈气成霜,记者冻得直打哆嗦,而54岁的杨桂兰看上去习以为常,也许因为她的注意力都被那5000元水费给牵走了。

  “这回的事确实有些难办,但还必须得办妥,不然会牵扯出大问题”

  杨桂兰之所以能成为楼院长,一方面是因为她已经在这个小区住了33年,对小区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在酒泉路街道张家园社区已经工作了十几年,在处理居民事务、小区日常管理上经验丰富。

  “我干了这么多年楼院长,经手解决邻里纠纷、小区内的跑冒滴漏问题太多了,可这回的事确实有些难办,但还必须得办妥,不然会牵扯出大问题。”杨桂兰口中的大问题就是这个小区的用水问题,而目前的关键点就是三年拖欠的5000元水费难以解决。

  2016年元旦小长假刚过,杨桂兰接到社区安排的一个新任务,因金昌南路167号—169号部分住户拖欠水费长达三年,供水单位向欠费楼院所在的张家园社区通知,务必动员欠费居民尽快交齐所欠水费,否则整个小区的用水将受到影响。而这两栋居民楼正在杨桂兰所负责的楼院范围内。

  “欠费的只有10户居民,如果收不齐,整个小区176户居民的用水都难保障。”杨桂兰从接手这项工作后,感觉任务重大,刻不容缓。而至记者采访她的当天,杨桂兰已为此事奔走忙碌了半月有余,事情依然没有个结果。

  杨桂兰与记者边走边聊,一直到了金昌南路167号居民楼下,这时距离从社区办公室打完卡走出来已经半个小时,“9点前这楼上的住户基本还在家,我们入户应该能碰到人。”杨桂兰向记者介绍,这栋楼内现在住的人多是出租户,外来打工人员居多,还有几户是独居老人。

  “要解决这事就得多走多说,今天算是没白跑,愿缴费的住户从五户变成六户了”

  进单元门时,碰到一位领着两个孩子的女士。“小杨,稍等等,再和你说说那事呗。”“都和你说了好多遍了,我们才住进来一年,为什么要交三年水费?”记者在一旁听出,杨桂兰与这位杨女士就水费的事已沟通了不止一次。“你的情况我清楚,现在楼上一半住户已经同意交拖欠的水费了,欠费由大家分摊,每家500元,你可以再和你那个老乡商量商量。水费欠着不交很可能就会导致整个院子停水,到时候大家生活都不方便。”杨桂兰的话,让这位杨女士陷入深思。几分钟后,杨女士说:“那行,我找我老乡商量一下,要交也是我俩分摊。”总算又有一户松口了,杨桂兰对小杨的答复还是很满意的。小杨走后,杨桂兰对记者说,10户拖欠5000元的水费多半是小杨这样的租住户,这三年不少房屋内已换了几茬租户,要让人家只住了一年半载就掏三年的水费,肯定没人愿意。

  “今天算是没白跑,愿缴费的住户从五户变成六户了。”杨桂兰看上去很高兴。上楼敲了许久201室的门,始终没人答应。“看来还是没人。”杨桂兰对记者说,因为167号楼的单号住户和169号楼的双号住户共用一个总水表,而这个水表正是安在167号楼201室内,住在这套房屋的是一位高龄老人,前些年老太太的儿子将母亲接走,这套房子便锁上了。这也是抄水表的人总抄不到的原因,而这一耽搁就是三年。为此,半个月里她每天都会来一趟老太太家,其中有三次碰到老太太的儿子在家,但与人家说了半天还是没做通工作。

  分摊办法有争议,要解决还得加把劲

  除了201室这家工作难做以外,六楼还有一独居的刘大爷也难沟通。杨桂兰说,刘大爷已80多岁了,独居多年,老人家非常节俭,一盆水先洗菜后洗拖布再冲卫生间。在刘大爷家,杨桂兰提出每户分摊500元水费,刘大爷说什么也不能接受。老人说,自己每月最多用一吨水,而且住在六楼还时常停水,三年时间怎么可能用得了500元水费。而且其他住户家三四口人甚至五六口人也是每户分摊500元,他一人独居分摊一样多的水费很不合理。面对刘大爷的说辞,杨桂兰只能一脸苦笑,她虽表示理解,但深知除了这种分摊法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杨桂兰很焦虑,作为楼院长,她只能继续奔波,多跑多说多沟通,带着笑容进每家反复做工作,直到问题解决。

  文/图 记者 夏苗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