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杨丽萍亮相“舞动甘肃2016”甘肃省电视舞蹈大赛颁奖仪式

2016-01-18 08:46:3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亮相“舞动甘肃2016”甘肃省电视舞蹈大赛颁奖仪式——

  “孔雀公主”杨丽萍现身金城

  杨丽萍接受采访。兰州晨报记者 赵鑫远 摄

  杨丽萍为获奖选手颁奖

  她是叱咤舞台40年的“孔雀公主”、云南民族文化的经典“符号”……1月17日,中国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亮相“舞动甘肃2016”甘肃省电视舞蹈大赛颁奖仪式后,当天下午再度现身媒体见面会现场。大方端庄的民族风上装搭配玫红色长裙,一只竹子小挎包,杨丽萍不仅装扮秒杀全场,水嫩的皮肤更是宛若少女,根本看不出来她已经57岁了!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兰州的杨丽萍称,上世纪70年代就看过舞剧《丝路花雨》,在那个时代,甘肃有一批注重传统的创作人才,他们从敦煌壁画上寻找到“反弹琵琶”等经典的东西,然后艺术家们通过肢体的创造和表达,让这些东西重新“活”过来了。而对于当今的民族民间舞,杨丽萍直言不讳,民族民间舞已经变了味道,创作需要尊重传统,不沾染世俗,不能丢了自己的根儿!

  “《云南映像》土得掉渣,但全国票房都很好!”

  在中国民族舞的大幕下,杨丽萍踏出了40年精湛、优雅、天才绝伦的舞步。杨丽萍在20世纪80年代独领风骚的《孔雀舞》,已经成为跨越时代的美丽经典。2003年,她编舞和领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更是把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艺术形式应该找到自己,在不同的舞蹈形式中体现本民族真实一面,因而创作需要尊重传统,不沾染世俗,不会为了观众口味而改变自己。”杨丽萍说,很多人认为民族民间舞太土,于是加上了架子鼓、流行音乐,但是这样的民族民间舞已经不贴切、不传神了。“我不是刻意保守,而是因为民族民间舞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境、有意味的。《云南映像》在舞台上表演的就是土得掉渣的农民,他们的服装、舞蹈就是那个味道,只是在艺术呈现上去提升,但是在全国演出票房都很好,这些足以证明中国传统的东西并不差,只是我们很难去做全。”

  杨丽萍直言,现在的民族民间舞已经变味儿了,主要是从孩子开始的舞蹈教育干扰太多,舞蹈教学基本是芭蕾的训练方法,忘记了植根于本土的文化传统,所以说现在的少儿舞蹈已经不纯正了。在这一点上,印度做得就很好,他们的舞蹈训练没有芭蕾,就是印度舞,一招一式都很纯正,其实民族民间舞没有太多的技法,少儿舞蹈接受的庞杂训练,让舞蹈本身变了味儿,这一点在全国都很普遍,目前很难改变。

  “对于舞者来说,没有比孔雀更好的创作题材了!”

  “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能量,不要失去自己的根儿!”谈及《孔雀》,杨丽萍又打开话匣子,“孔雀是凤凰的化身,是我心中的图腾,是东方人的一种文化和图腾,是特别美好的一种象征。孔雀其实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身上的色彩搭配简直是鬼斧神工,特别是孔雀开屏的惊艳,都不能用言语去表达,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作为舞者,没有比孔雀更好的创作题材了。”杨丽萍说,“舞者如何将大自然的馈赠转换为肢体表现出来,而不是单单为了模仿,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孔雀舞没有生硬地加入其他东西,表现的就是孔雀的形象、神韵和特点,光是孔雀舞的手势我就在镜子前练了很久,《孔雀》的服装更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服装设计是赫赫有名的‘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叶锦添,但最终从色彩、结构到明暗度,都是我们一起商量制作完成的。”在杨丽萍看来,如今的《孔雀》已经不单纯是舞蹈,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追求。

  从《云南映象》到《藏迷》、从《云南的响声》到《孔雀》,乃至如今的《十面埋伏》,杨丽萍的作品可谓个个经典。在昨天的见面会上,杨丽萍不无遗憾地表示,目前这些作品都没有影像的版本,“很多人认识杨丽萍,其实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荧屏上,相比较于舞台这种表现形式,制作影像的传播力度更大,如何把舞蹈用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流传下去,也是我接下来要去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首席记者平丽艳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张文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