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正文
投稿

兰州七里河区“四大战区”攻坚拔寨(图)

2016-01-14 09:49:4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A

   “四个精准”破解难题

  自中央、省、市委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七里河区高度重视这个重大政治使命和历史机遇,认真围绕省委“1+17”、市委“1+2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系列政策,结合区情实际,整合部门资源,制定出台全区精准脱贫“1+21”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举全区之力对后山4个乡镇农户进行逐一入户摸底,安排1200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同时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63万元,用于涉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等项目。

  精准识别解决“扶持谁”

  按照精准扶贫的新要求,七里河区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工作来抓。识别帮扶对象:按照2015年全省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新标准和要求,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采取“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区审定”的程序,完成了全区贫困人口1116户3900人的建档立卡工作。制定帮扶计划: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因灾、因病致贫,劳务技能不足致贫,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思想滑坡致贫”四大类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施法,进一步完善“四规划一计划一方案”,明确扶贫对象、扶持项目、脱贫时间、责任人员。建立帮扶台账:按照市委“一村一档、一户一表、一事一记”的管理要求,实行实名制、图表式管理,认真梳理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清单,建立农民增收台账,绘制精准脱贫“作战图”,形成了一套信息客观全面的贫困村户基本情况数据库,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

  精准聚力解决“谁来扶”

  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各级干部积极投身扶贫开发。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区委统筹安排了39名县级领导,包抓39个建档立卡村,1116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1116户贫困户,并根据村情户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制作发放《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册》、省委《1+17》政策读本、帮扶连心卡等宣传手册。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按照“整区域规划、节点式布局、组团式建设、联片式突破”的思路,研究制定了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21”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重点抓好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五个到村到户”。建立驻村工作机制。通过整合市区两级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村干部等帮扶力量,建立了22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重点帮助贫困村落实“六个精准”、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精准谋划解决“扶什么”

  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不同需求,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模式”的办法,分别研究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强力推进规划计划的落实。突出特色产业抓扶贫。投资1144万元,实施了兰州百合脱毒快繁中心项目建设,利用组培生物技术每年可向种植基地提供百合脱毒种鳞球(苗)1000万粒(株)。同时,充分发挥近郊区位优势,主打精稀特菜品牌。截至目前,全区百合种植基地稳定在5.26万亩,蔬菜基地达9.9万亩,设施农业基地达9400亩,果品种植基地达2.2万亩。突出龙头带动抓扶贫。进一步规范完善

  “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鼓励合作组织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区农村产业化合作组织总数达439个,参与农户4860户,带动周边农户5万余户,合作组织成员年均纯收益增幅在30%以上。突出劳务输转抓扶贫。在加快打造“花寨美洁”“黄峪焊工”“阿干厨师”“巧手百合”等劳务品牌的基础上,以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年”为契机,积极开展电商培训,做强“巧手百合”劳务品牌就业基地。突出移民搬迁抓扶贫。加快督导黄峪移民搬迁工作步伐,统筹谋划解决后山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问题。突出旅游开发抓扶贫。加快实施区内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完成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石佛沟旅游区《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旅游宣传片》制作、4条景区道路建设以及四个景区大门和周边配套园林景观招标;连续举办四届百合文化旅游节;精心打造了3条旅游精品线路;建成市级旅游示范村4个、星级农家乐145户。

  认真贯彻省、市委扶贫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工作措施精准见效,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重视程度进一步聚焦。2015年以来,先后6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扶贫攻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探索提出了“抓劳务经济促稳步增收、抓百合特菜促产业发展、抓三沟开发促环境改善、抓旅游发展促整体带动”的工作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全区扶贫开发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特色乡镇总体规划、乡镇扶贫攻坚规划及全区5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资金项目进一步聚焦。2013年以来,全区累计在扶贫攻坚工作方面的各类投入资金达到2.1475亿元,是前10年投入总合的5.5倍,并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人社、文广、卫生、教育等行业部门资金1.3735亿元,通过组织协调,自上而下明确职责,加强督查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2015年,区财政又投入1000万元,全力推进剩余10个区级涉贫村的整村脱贫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支部+协会”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立村级互助社15家,目前已投入启动资金880万元,入社农户达到800多户。督促检查进一步聚焦。实行“一周一调度、两周一督导、月月促进度”工作制度,确保各级帮扶力量在推动全区精准扶贫工作上持续、有力。

   B

   “四大战区”强力攻坚

  2015年,七里河区实现减贫2992人,减贫率达到77%,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初的不足2800元,增长到现在的500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了1%。同时针对后山地区特点和贫困结构特征,全面打响三大区域(水磨沟、西果园沟、黄峪沟)、四大战区(阿干镇、魏岭乡、西果园镇、黄峪乡)、四项主题(精准脱贫助推旅游开发、精准脱贫助推红色地标建设、精准脱贫助推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精准脱贫助推移民搬迁)扶贫攻坚战役。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助推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是黄峪乡同步小康进程中的两项重点工作,通过移民搬迁,帮扶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黄峪乡实施精准扶贫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主要是黄峪乡范围内生存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重点生态保护区以及受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后山地区,共涉及5个行政村(赵李家洼、王家庄、邵家洼、鲁家、尖山)、1599户、6612人。今后,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借助移民搬迁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搬进由政府安置建设的楼房,享受更多的致富优势资源。

  项目实施中,突出精准施策。在搬迁上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安置上坚持与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做好水、电、路基础设施,解决好教育、医疗、户籍、土地调整、住房建设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确保搬迁群众能够稳得住,不回迁,尽快适应迁入区的生产生活习惯,通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搬迁群众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彻底转变搬迁群众靠天吃饭的传统习惯,尽快融入迁入区新的生产模式,早日脱贫致富。

  目前,已对第一期搬迁的769户所需安置房面积进行摸底调查,据统计,后山五个行政村共选房约957套,一期实际建设1077套,数量上已经满足需求。目前选房前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预计2016年完成选房、分房、上楼入住等工作。

  “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助推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西果园镇通过实施“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以量化入股形式,积极带动贫困村群众发展富民产业。2015年,西果园镇鹞子岭村党支部积极同镇上百合龙头企业对接沟通,将企业计划投资3800万元建设的年产5000吨出口食用百合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中的130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折股量化形式配发到鹞子岭村73户贫困群众手中。每户折股1.78股,每股10000元,该项目公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经济股份管理部占股96.58%,贫困户占3.42%。待生产线正式运营盈利后,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分红,盈利时按该生产线的利润率依据折股量化配股参与分红,同时设定最低保证线,生产线零利润时每户每年按500元分红,确保农户得到实惠;同时,定期组织入股贫困户,邀请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给予技术指导,确保百合种植户科学种植,并给予贫困户部分优质籽种和化肥,确保贫困户种植标准化,最大限度提高农户收入,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特色旅游开发助推精准脱贫

  阿干镇以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特色的农业产品、丰厚的民族文化等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以党建统领全局、旅游带动增收、助推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在旅游开发助推精准扶贫实践中,阿干镇党委政府注重规划设计、资源整合、乡村旅游、旅游宣传和产业提升。因地制宜,把旅游开发放在突出位置,将旅游开发编入《阿干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阿干镇旅游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在编制好“十三五”相关规划的同时,协调专业单位制定《阿干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坚持以旅游开发为重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石佛文化为载体,依托石佛沟、云顶山、将军沟中的特色景观,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并结合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特色产业等创建美丽乡村示范镇,推进脱贫致富全面小康进程。加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依托市区双联单位帮扶、驻村工作队帮扶、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先后整合资金4000余万元,整合各类项目150余个,完成村组道路建设51.5公里,水利管网铺设2公里,建设农村文化广场15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购置垃圾清运车辆6台,修建垃圾存放点90余处,修建道路护坡5公里,新建文化活动中心2处,整治残墙断壁3万平方米,以上项目资金的投入为全镇旅游开发带动精准扶贫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依托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各村发展乡村旅游,对农家乐项目进行资金扶持,目前发展农家乐69家,其中,2015年镇新建、申请星级农家乐14家,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创收达到22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以红色地标建设助推精准脱贫

  近年来,七里河区魏岭乡走出来一条“精神理念扶贫”的新路子,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激活贫困地区群众的红色记忆、奋斗意识和拼搏精神,积极融入全社会齐心合力扶贫攻坚的氛围,转变了观念。

  依托沈家岭村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力度,并持续组织开展了教育基地“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沈家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为促进农旅融合扶贫,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促进红色旅游与沈家岭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旅游反哺农业,使农户成为旅游商户,农户生产的农作物可以变成土特产和旅游商品来销售,使村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红色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让群众在接受红色洗礼的同时拉动旅游消费,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致富奔小康。同时,在尖角地动员扶持新建了两户能接待30人的农家乐,运营效益良好,并正在积极争取省级农家乐建设资金支持。

   C

  今年“12345”攻坚部署

  承前启后,攻坚拔寨。立足省、市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七里河区制定了2016年“12345”精准脱贫及双联行动整体工作思路。

  “1”是完成全区消灭贫困人口这一重大政治目标。

  “2”是两线推进,建立区、乡(镇)精准脱贫工作站,立足扶贫项目开发、农户增收致富、大数据信息采录等工作,实施精准脱贫工作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确保精准脱贫工作高效开展。

  “3”是三大力量协调推进,即:省、市、区双联单位、干部力量,“三级联包联带”党组织、党员力量,22支市区驻村工作力量,确保三大力量全程、全面、全力参与精准脱贫工作。

  “4”是充分结合区情和后山乡镇实际,制定后山乡镇四大精准脱贫主题,即:阿干镇旅游开发助推精准脱贫、魏岭乡红色地标助推精准脱贫、西果园镇创新基层党建开展“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助推精准脱贫、黄峪乡移民搬迁助推精准脱贫。

  “5”是“五个增收一批”,即:建档立卡户移民搬迁3年物业、取暖费用减免一批,并在所迁小区优先保障就业。建档立卡户社会公益、清扫岗位招纳一批,解决食宿问题。建档立卡户精准扶贫贷款入股分红比例提高一批。建档立卡户劳务技能培训费用补贴一批。建档立卡户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具体工作中,将聚焦措施、下足功夫,着力体现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和保障精准六大精准。2016年区财政计划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全力推动消贫减贫工作,完成剩余278户852人脱贫任务,使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返贫率控制在2%以内,确保年底消除农村贫困人口。

  还将整合力量、强化力度,实现“造血”发展。在加强资金投入上,通过向上争取、本级安排、银行贷款、部门整合、社会募集、农民自筹等多种渠道,2016年力争给每个重点帮扶村筹措扶贫攻坚资金350万元以上,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帮扶单位募集社会资金。在加强政策保障上,落实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各项补贴、项目扶持等优惠政策。建立政策性扶贫信用担保体系,对在贫困地区兴办种养、流通、加工基地的企业,优先认定为扶贫龙头企业并给予相应扶持。拓宽贴息对象范围,加大贫困户贷款贴息力度,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提高贴息利率。在缴纳各项税金方面,协调有关部门给予适当减免。实现“造血”式扶贫,打造每村1个新型专业合作社,实现村级专业合作社全覆盖。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精彩推荐

“十二五”期间甘肃实施省列重大项目406个

1月8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十二五”期间,我省实施省列重大项目406个,与“十一五”时期实施的113个省列重大项目相比,...详细》

精彩图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问政甘肃
高清组图
社会观察
娱乐视点
论坛 / 博客
飞天评论
飞天视频
精彩专题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