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举科
我国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结构正在被打破,城镇化成为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而生态城市正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生态城市是依照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的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是高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是人类绿色生产、生活的宜居家园。其对于辐射、带动、提升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大致可概括为6类示范型生态城市,即环境友好型城市、资源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型城市、景观休闲型城市、绿色消费型城市和综合创新型城市。近年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掀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热潮。我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有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259个,占地级市比例的90.2%。生态城市建设的法规标准正在进一步完善,生态城市特色正在逐步彰显。
但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生态城市建设缺乏法制保障与顶层设计,生态化标准的执行力度弱化。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硬性约束和法规保障。政府、企业往往偏重于经济发展指标,而相对弱化环境保护指标的落实。二是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未形成共识,忽视区域联系和城乡联动。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生态城市研究与建设中,只是片面强调各中心城市的生态发展,而忽视了城乡之间的生态关联和有机联动。三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合力机制未能形成,公众参与的广度不够。此外,生态城市建设不能因地制宜,建设重点和特色彰显不够。
2014年,笔者所在的《生态城市绿皮书》课题组坚持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理念与建设标准,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动态评价模型,依据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生态学原则要求,对全国284个地级城市进行了全面考核,对政府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效果及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评价排名,评选出生态城市特色发展100强,同时进行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包括前11个城市在内的城市健康等级为很健康,仅占3.87%;排名12-189之间的178个城市为健康,占62.67%;排名190-275之间的86个城市为亚健康,占30.28%;排名276-284之间的9个城市为不健康,占3.17%。其中,甘肃省2013年生态城市建设考核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兰州市、酒泉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张掖市、平凉市、武威市、庆阳市、天水市、白银市。
生态城市的本质是追求人与城市自然和谐互惠共生,其思想基础是生态人本主义。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现代城市精神建设生态城市,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既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途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开拓创新之精神逐步推进。我们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不以GDP论英雄,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景观充分融合,人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目标体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实现全社会高效、节约、循环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和生活方式。
(作者系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