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瓜州:科技治盐碱 增收底气足

2025-08-11 16: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改良后的土地一派生机盎然

  瓜州县积极推进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通过技术创新与试点项目实施,耕层土壤盐碱含量显著降低,有机质水平稳步提升,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昔日饱受盐碱侵蚀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瓜州县瓜州镇瓜州村的田间,改良后的土地一派生机盎然。曾经因盐碱化而长势参差不齐的棉花,如今株株挺拔,肥厚的叶片绿得发亮,饱满的棉桃缀满枝头。这一变化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盐碱地治理带来的实效。

  “以前没改良的时候,棉花长得参差不齐,改良以后变化非常大。去年没改良棉花亩产不到400公斤,今年有望突破450甚至500公斤。技术员全程指导,施肥、喷药都上门建议,特别贴心。”瓜州县瓜州镇瓜州村村民张让虎说。

  盐碱地治理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今年,瓜州县聚焦不同盐碱化程度的改良难题,联合科研机构开展针对性技术攻关,为土壤精准“对症施治”。

  “2025年,我们在广至藏族乡新堡村、岷县村和布隆吉乡九下村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针对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开展了包括耐盐品种筛选、调理剂应用、覆盖抑盐、灌溉洗盐等13项试验,涉及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目前观察苗期长势,喷施纳米铁和棉花行间覆盖黑色地膜效果突出,为瓜州县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农业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全恩说。

  瓜州县92.28万亩耕地中,曾有76.46万亩遭受盐碱化影响。今年启动的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覆盖3个乡(镇)4个村,总面积达10716亩。目前,已成功完成耐盐碱示范作物种植10716亩,完成相关试验种植65亩。

  “依托总投资1000万元的试点项目,我们综合治理盐碱耕地一万亩以上,通过灌水压盐,并施用功能性肥料、土壤调理剂、复合微生物菌剂,以及种植耐盐碱作物等综合措施,农作物长势较好,出苗率大幅提高。预计粮食作物平均增产5%左右,经济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瓜州县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干部唐珺说。

  科技赋能的“良方”,正有效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不仅让沉睡的土地焕发生机,更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希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 张晓彤 常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