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猫尾草产业蓬勃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漳县猫尾草产业异军突起,从田间不起眼的草本植物,蜕变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穗穗”,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漳县温凉湿润的气候与独特土壤,为猫尾草(学名提摩西草)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这种偏爱凉爽气候的植物,在陇原大地上长得高大挺拔、叶片茂密,亩产稳定且品质优良。每到七月,贵清山镇的田野里,一丛丛猫尾草随风起伏,毛茸茸的穗子闪着银光,勾勒出丰收的图景。
在贵清山镇金门村种植基地,漳县辉丰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姜秀珍正带领村民抢收头茬猫尾草。收割机轰鸣而过,齐整的草株应声倒下,村民们熟练捆扎草束,汗水浸湿衣衫却难掩笑意。“种了9年猫尾草,今年1500亩地能收两茬,头茬开镰后,二茬农历七月收割,预计总产量2000吨。”姜秀珍擦着汗说,烘干后的猫尾草每斤24元,年收益可达300 万元。
基地里,金门村村民王莲琴麻利地整理草捆:“一天挣150元,能照顾老人孩子,比以前靠天吃饭强多了。”像她这样的务工村民每天有几十人,猫尾草产业让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产业链的延伸让猫尾草价值倍增。隔壁加工车间内,鲜草经高温烘干、粉碎、青贮发酵等十余道工序,变成包装精美的饲料。姜秀珍指着订单表介绍:“线下五个大客户催单不断,线上更红火。”2024年电商卖出50多吨,销售额70多万元;2025年每天线上订单稳定在100单左右,跨境询盘也日渐增多,“不仅供国内牧场,还成了海外宠物口粮。”
猫尾草的“魔力”源于其高价值。作为优质牧草,它富含粗纤维和矿物质,能延长高产奶牛使用年限、提升赛马耐力,更是宠物的“健康食草”。在漳县,这一特性被充分挖掘,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
贵清山镇金门村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颇具成效。流转1000多亩土地,带动150余户村民,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支书杨晓东说:“要扩大规模、完善链条,让猫尾草成支柱产业。”?如今,漳县猫尾草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2个500亩以上、2个100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百亩级种子良繁基地,带动全县5000亩种子繁育、1.7万亩标准化种植。曾经的撂荒地成了“聚宝盆”,村民捧起“绿饭碗”。
秋风渐起时,二茬猫尾草将再迎丰收。这株摇曳在陇原的小草,正以蓬勃生命力,成为漳县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的新篇章。
通讯员 魏彩云 朱增银
- 2025-07-24泾川:小草“链”出大产业
- 2025-07-24临泽:瓜果飘香 奏响夏日“甜蜜曲”
- 2025-07-24高台:温室里种出“四季粮仓”
- 2025-07-24华亭:“麝香生金”奏响产业振兴新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