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戈壁滩上结出“产业硕果”

秋分时节,在玉门大地,迎来一片丰收的热闹景象。昔日茫茫戈壁,如今瓜果飘香、蔬菜成畦,农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近年来,玉门市依托资源优势,深耕特色农业,推动产业提质、农民增收,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牵引乡村振兴的扎实路子。
特色种植提质增效 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走进柳河镇官庄子村,连片的玉米地里,金黄的穗子迎风摇曳。种植户杨峰笑容满面:“我这260亩玉米,亩产预计能上2000斤,加上订单种植,销路一点不愁!”
花海镇则唱响“甜蜜+鲜绿”的丰收二重奏。春季西兰花亩收益超过5000元,秋季又扩种3000亩;蜜瓜收完接茬种西蓝花,既减轻了土壤病害,又让农户多赚一季钱。
这样的“好光景”,在玉门并不鲜见。下西号镇的千亩枸杞红了枝头,种植户刘二旺感慨:“十年耕耘,枸杞已卖到内蒙古,还走出了国门。”河东村的朱闯山采收红花,“一亩能收三十公斤,药厂直接到地头拉货。”金湾村的周哈三种了300亩甘草,“省水省工,效益可观”……
如今,玉门已发展中药材16.5万亩、绿色蔬菜13.18万亩、高效制种13万亩,特色种植总面积达62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200元。
健康养殖稳步扩模 产业升级后劲足
戈壁滩上,标准化圈舍拔地而起,成为玉门农业的新风景。漠羴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引进优良种羊、推广科学饲养,肉羊品质显著提升。“今年新进了1000只基础母羊,存栏量突破2000只,”负责人马伟指着膘肥体壮的羊群说,“我们要把科学养殖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乡亲。”
与此同时,黄闸湾镇犇腾养殖场里,600多头西门塔尔、安格斯肉牛毛色油亮。负责人王换功算起了增收账:“年存栏超1500头,销售额约2000万元,还带动十余户农户一起致富。”
目前,玉门已建成3个万头牛场、3个十万只羊场,全市畜禽饲养量达241.2万头(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
全链延伸品牌赋能 农产品身价涨起来
田间丰收的喜悦,正通过产业链延伸传递到更远的地方。一颗颗新鲜枸杞经过锁鲜加工,变身高端休闲零食;蜜瓜套袋、枸杞雪糕等加工项目,推动农产品从“土特产”向“精品货”转型。玉门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9个,培育“甘味”品牌9个,2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玉门珍好”区域公用品牌越叫越响。
玉门市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建成“三仓三中心”县域集采集配体系,蜜瓜分拣包装、枸杞精深加工、牛羊屠宰冷链等26个延链补链项目陆续投产,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不超过24小时。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
夕阳映照下的戈壁滩,处处可见丰收的喜悦。从特色种植到健康养殖,从初级加工到品牌营销,玉门正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绘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讯员 靳娜娜
- 2025-09-23静宁:搭乘“云端”翅膀 赋能产业走出大山
- 2025-09-23高台:沃野欢歌谱新篇
- 2025-09-23玉门:看!丰收节里的“科技风”
- 2025-09-23金塔:青贮飘香牛羊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