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看!丰收节里的“科技风”

2025-09-23 16:4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秋分时节,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金风送爽,玉门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无人农机有序穿梭,智能水肥系统精准滴灌,物联网设备实时感知作物生长……一幅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图景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近年来,玉门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靠天吃饭”向“靠技增产”深刻转变,逐步探索出一条智慧引领、绿色高效、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智慧农田,筑牢“粮仓”根基

  在下西号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无人机在田间上空进行遥感监测。“通过多光谱成像,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和营养不良区域,精准施药施肥。”现场技术员介绍。该示范区建成2.339万亩智能管控农田,配套物联网传感器200余套,实现了“天上无人机、地上传感器、云上大数据”的立体化管控。

  在玉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智能管控系统已成为农田的“智慧大脑”。通过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测、遥感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对土壤墒情、气象条件、作物长势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决策。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61万亩,成功打造“百亩块”“千亩方”“万亩片”智慧农田样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6.42万亩,总产量预计达9.26万吨,科技赋能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生根。

  智能养殖,牧场里的“高科技”

  在玉门市小金湾乡裕盛源万头(有机)肉牛养殖产业园,技术员陈元文正在记录圈舍肉牛饲料投喂情况。他说:“优良的品种要用科学的方法喂养,产业园目前饲养4500头肉牛,采用全程机械化喂养,完成全部圈舍肉牛的饲喂工作只需要5到8分钟,并且通过精准控制每一头牛的采食量,可使其日增重达到1.5公斤,有效缩短饲养周期,让每头牛日均可降低饲养成本5元左右。”

  如今,智能饲喂系统已成为全市养殖场的标准配置,实现了牛羊养殖的精细化、标准化、高效化。全市畜禽饲养量达241.2万头(只),科技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益,更推动了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

  数字赋能,特色产业“链”上发力

  在花海镇万亩蜜瓜基地,新安装的智能分拣线正在高效运转。“每个蜜瓜都要经过糖度检测、外观扫描和自动分级,每小时可分拣5吨以上。”基地技术总监尚志鹏告诉记者。通过引进数字化管理系统,基地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今年预计蜜瓜产量突破3万吨,

  玉门市聚焦蜜瓜、枸杞、牛羊、制种等六大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链“链群提升”工程。通过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借助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分拣包装线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从仓储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目前,已建成蜜瓜分拣包装中心、枸杞精深加工车间、智能冷链物流基地等重点项目,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4%,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玉门珍好”区域公用品牌借助电商平台和溯源系统,正加速走向全国市场。科技创新已成为玉门特色农产品增值的“隐形翅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通讯员 谢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