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万亩中药材成富民强镇“新引擎”

时下,正是漳县贵清山镇中药材生长的黄金时节,墨绿的当归叶片在山风里舒展,饱满的党参根茎深扎沃土,沁人心脾的药香弥漫在山间,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产业图”。随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步伐加快,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驱动漳县贵清山镇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贵清山镇坐拥高海拔、多降雨的独特地理气候优势,多年来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中药材种植定为富民强镇的核心产业。从高山村的千亩示范基地,到全镇各村连片铺开的种植地块,2万亩中药材田如翠绿绸缎般铺满山野,让曾经的“闲置山地”变成了“增收宝地”。

沿着乡村公路向西侧群山行进,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带里一派忙碌景象。50岁的农户韦连昌正和妻子一起打理近20亩药材田,党参、当归的幼苗在精心照料下长势喜人。“咱这儿的党参、当归根系发达,药用成分含量高,在市场上特别抢手。”谈起种药材的收益,韦连昌满脸自豪,“现在药材价钱稳,政府还每亩给300元补贴,我今年种了10亩党参、8亩当归,再加上8亩刚收割的大豆,日子肯定错不了!”
在贵清山镇,像韦连昌这样靠中药材增收的农户不在少数。当地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搭建平台,合作社全程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服务,彻底解决了农户“种不好、卖不出”的顾虑,让大家种得放心、卖得省心。
“高山村光当归、党参、黄芪的种植面积就有3000亩,预计今年产值能达6000多万元!”贵清山镇高山村党支部书记雷磊话语里满是信心,“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鼓励村民利用地域优势扩种,同时琢磨着提升产业附加值,让中药材种植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千金方’。”
产业要做强,加工和销售是关键。贵清山镇借力全省“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推动“土疙瘩”向“金疙瘩”转变。

在杨河村的定西李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的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5年前成立时仅有一间厂房,如今冷链仓储、日光晾晒棚等设施一应俱全;从最初几户村民参与,到现在带动上百人在家门口就业,2024年合作社收入已突破120万元。
今年5月,合作社与甘肃东方韵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党参趁鲜切制加工合作协议》,整合资源建成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趁鲜加工基地,既保障了产品品质与时效性,更大幅提升了贵清山镇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接下来我们要细化管理,再打通电商渠道,让咱这大山里的地道药材走得更远、卖得更好!”合作社负责人李福强说。
从种植端的规模化布局,到加工端的价值提升,再到销售端的渠道拓展,贵清山镇的中药材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如今,这一产业不仅让土地产出更高价值,更带动5万多人就地就业,实现务工收入2000多万元。一株株中药材在青山沃土中扎根,如同一把以生态为底、产业为媒的“金钥匙”,正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之门,让贵清山镇的群众在药香馥郁的小康路上,稳稳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通讯员 汪龙伟 周亚芸
- 2025-09-19静宁:设施农业“多点开花”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 2025-09-19文县:花椒产业绘就富民兴村新画卷
- 2025-09-19漳县:东西协作结硕果 乡村振兴启新程
- 2025-09-19灵台:果园结出“致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