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搭乘“云端”翅膀 赋能产业走出大山

马亮直播推介静宁苹果
“这个苹果是在海拔1700米左右的大山产出的,口感脆甜,主要我们施的是农家肥,种出的苹果品质好,这是最后一波了,剩下的要等20几天后才可以给大家邮寄。”静宁县司桥乡潘王村致富带头人马亮在直播间不断地推介村民们种植的农产品。
静宁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产品更是村民们致富的法宝,近年来,为了让静宁苹果、蔬菜、小杂粮等农产品走出大山,跟马亮一样的新农人,不断涌现,成为村民们的致富带头人、引路人,也是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马亮大学毕业后,有从事电商直播的经验,今年则成为了司桥乡潘王的党支部书记,为了让村民种植的农产品卖上好价钱,帮助村民增收,便直接在村部搭建了简易的直播间:一个直播架、一部手机,面前摆放了南瓜、苹果、粉条、杂粮面,则是他直播的全部家当。
“在今年八月份,我通过电商直播平台,集中连续播了三天,吸引河南、新疆的客商过来,把我们村种植的贝贝南瓜,以每斤0.48元的价格进行收购,高于全县均价0.43元的价格。共150亩南瓜,卖了20多万元。超过了老百姓的预期,大家都很高兴。”马亮谈起利用电商直播带给村民们的收入时,细数着一笔笔的经济账,“九月上旬,又通过电商直播平台,把我们村的早熟苹果以每斤3.8元到每斤4.0元的价格进行售卖,‘世界一号’这个苹果品种的单价则达到了4.8元,早熟苹果卖了30多吨,村民收入了20多万元。”
据马亮介绍,在农产品成熟的时节,他每晚从七点直播到九点半左右,线上的粉丝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上万人,问道如何吸引粉丝关注直播产品时,马亮透露道:“不管线上线下,还是要依靠群众的力量。村上有313户,1188人,只要大家把劲用到一起,都利用自己的圈子,每户村民转发一下,这样下来,拓展的圈子越来越广,将我们的农产品就推销的更远。”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讲诚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这是马亮得出的经验。潘王村上的产业多元化,眼下500亩糜子又到了收割季,同时,还有100多亩的荞也到了成熟的时候,马亮又将目光转移到了这些杂粮的身上。“杂粮主要是加工成面,卖面粉,同时还可以加工成食用产品。”马亮说道。
马亮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不仅直接增加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同时还促进了大家将农产品种得更好的信心,也加快了致富的步伐。马亮的做法也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马支书年轻,有想法,利用电商给我们带来了客商,让我们大家增收了收入,我们都特别支持。”村民何尚会赞许道。
线上的直播结束,马亮又投入到了线下产业的种植上,这几天正和乡上干部一起组织村民抢抓时机,利用晴好天气,进行施肥翻地,准备今年500亩的膜侧小麦种植。
谈起今后的打算马亮满怀信心地说:“再有20多天,静宁的晚熟红富士也即将下树上架,我依然会通过电商平台,通过直播继续把客商吸引到我们潘王村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利用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成为当下许多年轻人的致富密码,尤其到了静宁苹果丰收采摘的季节,直播间更是开到了田间地头,许多新农人利用电商平台,让大山深处的苹果等农产品远销天南海北。
静宁县继续聚焦“电商+产业带”,建强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探索推进县域分中心建设,根据“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助力增收,巩固提升。因地制宜,鼓励创新。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基本原则,重点围绕建立完善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县乡村三物流共配体系,提升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提升电子商务培训体系,进一步挖掘农村电商潜力,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强农村产品的品牌、品控和溯源体系、标准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静宁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冯彩霞介绍:“目前,全县现有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处、乡级电商服务站2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03个。有电商企业183家,在各类电商平台开设网店1602家,注册微信公众号114个、APP4个、小程序739个,大中型城市静宁品牌形象店和直营店13家。2025年8月底电商交易额3.38亿元,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销售9555万元。”
通讯员 李芳艳 文/图
- 2025-09-22静宁:早熟苹果抢“鲜”上市 果香飘溢促增收
- 2025-09-22泾川:千亩白菜“绿”满田 丰产增收“金”满仓
- 2025-09-22漳县:万亩中药材成富民强镇“新引擎”
- 2025-09-22灵台:多元产业协同发力 激活村集体经济“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