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兰大新闻学子走进国家大剧院感受艺术与科技双重魅力

2025-07-09 16: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7月5日上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十五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就业体验实践队北京线参观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清华大学团队深化建造,作为国家级艺术地标,以“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为理念,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建筑设计。剧院内部共有八层,地上五层,地下三层。进入剧院后,能看到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环绕主体建筑,湖面通过精密的22个独立分区设计实现高效运转。剧院上方设计有跨度达46米的巨大穹顶,由重达6750吨的钛合金钢结构支撑,整体未使用一根立柱,其超白玻璃幕墙如徐徐拉开的舞台帷幕,倒映着城市的动态画卷。同学们穿行其中,体验设计师精心呈现的空间美学。

师生认真倾听讲解 李佩遥/摄

  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和北京艺术中心“一院三址”的发展格局。核心场馆之一的歌剧院可容纳2207人,拥有2500平方米的主舞台,配备6块升降台和12个车台,这些设备的精密配合使得场景转换既迅速又准确。歌剧院充分运用声学原理,四周的墙面和天花板的曲面设计,确保声音均匀分布,减少回声和噪音干扰,保障良好的声音清晰度和共鸣效果。设计师们的智慧令同学们惊叹,这些技术细节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交融。

  音乐厅采用独特的“围坐式”设计,为观众提供了最大程度的音乐体验。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镇守在场馆其中,MLS声学扩散墙面与非洲奥古曼木顶棚精密协作,音乐混响时间精准控制在2.2秒,以确保交响乐的原声纯粹。

  讲解员介绍了大厅地面铺设的各类大理石的产地和特色,有产自贵州的深海遗珍一般的“海贝花”、产自河南的红白交织的“菊花红”、产自河北的“蓝钻”等,这些大理石与场馆内部的细节设计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剧场的整体艺术感。

师生参观室内场馆设计 李佩遥/摄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曾言:“剧院是城市的客厅,艺术是心灵的纽带。”对兰大新传学子而言,此行不仅是一次美学洗礼,更在舞台机械的精密运转和声学建筑的智慧设计中,窥见了艺术领域的科技之力和人文之光。这座湖中明珠般的剧场,以其无声的壮美与严谨的匠心,为所有前来参观的游客铺就一条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的独特路径。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方虹乔、王宇道;指导教师周兆瑜、李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