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齐心协力一起干 咸阳林孟村趟出集体增收路

2025-07-09 15:4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一个村庄发展的关键在于团结,干部愿意想,村民愿意干。”林孟村党支部书记谷互纯说。林孟村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开阔。村庄周边公路交错纵横,交通便捷,距离咸阳主城区仅16公里。

  在村头的大柳树旁,有一个村集体公司。公司大门两侧分别挂着一块牌子:“咸阳林孟福洁清洁服务有限公司”与“咸阳林孟绿丰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两块牌子,如同林孟村集体经济的左右臂膀,一个在村庄街巷搭建就业平台;一个在田间地头孕育丰收希望,共同为村民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村集体公司办公点 张莉 摄

  清洁公司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

  福洁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现已形成集清扫、拉运、消杀于一体的业务体系。公司拥有47台专业清运车辆和58名专业保洁人员,承担着周边11个行政村的卫生清扫、拉运、消杀工作,年营业额已突破198万元。

  公司58名清洁人员均为村里50岁以上的失业人群。谷互纯表示,筹建该公司就是为这部分村民提供工作岗位,既可以帮助他们补贴家用,又可以建设美丽乡村,一举两得。

  清洁公司员工赵翠玲说道:“我是2024年10月份去公司上班的,每月工资1200元,工作时间也短,早上八点上班,11点半就下班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方便多了。”74岁的王速茹说“清洁公司的人把我们村的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我们家门口的小垃圾桶一大早就有人倒掉,村里的环境比以前更好了,住得也更舒心了。”

清洁公司工人在打扫卫生(图为受访者提供

  目前,清洁公司已为村庄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村庄照明实现全覆盖;资助学生累计15人,每月为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补贴生活费500元,并且设置升学奖励,二本学生奖励1000元,一本学生奖励2000元;以及为村里老人举行重阳节庆祝活动。

  谈及清洁公司的发展历程,谷互纯感慨万千:“好在我们村委会的五个人心比较齐,每人拿出2万元,才凑出了启动资金10万元。”后期没钱定制工作服时,谷互纯空手而去协商先拿衣服后付款;买清洁车辆时,他又硬着头皮去和车厂老板谈,最终以首付5万元,按揭购置了47辆清洁车才让公司运营起来。

  清洁公司的“凑钱干事”与“跑腿创业”,不仅让林孟村摸清了“人心齐,百事兴”的发展门道,更攒下了撬动新产业的底气。当“咸阳林孟绿丰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牌子挂上墙时,又一场靠着团结干出来的新光景,要在田埂上铺开了。

  吊蔓西瓜产业为村民铺就增收之路

  林孟绿丰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23年3月成立,从渭南蒲城引入吊蔓瓜西种植技术,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投资245万元,流转土地123亩,建成温室大棚1个、塑料冷棚41个。

  2024年,林孟村为合作社聘请了一名技术员,带领着19名50岁以上的妇女正式走进了瓜棚。他们种植的吊蔓西瓜有绿皮红瓤、黄皮红瓤、黑皮红瓤等多个品种,并搭配冰淇淋甜瓜、羊角蜜等特色瓜类。为保证瓜果品质,在种植技术方面采取多层膜保温、使用有机肥料、实施科学控制灌溉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模式。

林孟村种植的吊蔓西瓜(图为受访者提供

  凭借独特的口感,林孟村的吊蔓瓜供不应求,现销售额已达80万元。“西瓜真没有了,只有最后一个棚还有甜瓜,你要的话,我们现在就去棚里给你摘。”挂完电话,雷亚娟指着她的手机屏幕说:“买瓜的人太多了,都会提前打电话预订,好多人都是回头客。”这是林孟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五、六月份瓜果售卖时段,雷亚娟几乎每天都会面对的情形。

顾客在大棚买西瓜 张莉/摄

  据谷互纯介绍,林孟村的土地流转费用每亩是1100元,高于村民们自己经营土地的收入。另外,由于合作社种植的是大棚经济作物,受自然气候影响也相对较少,基本上可以达到旱涝保收,降低村民们的种植风险和经济损失。

  “今年我们村连续两三个月没有下雨,很多农作物也都受到了影响,而我们种植西瓜的却完好无损,村民们的收入也有了保障。”党支部副书记孟康柱说。“只要我们有时间,就可以去瓜棚里挣钱,一天挣个九十元没有问题。我们算过,比自己种地强!”合作社员工赵琴娥说。

  和清洁公司一样,农民专业合作社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资金短缺。谷互纯又一次想到了村委会,他当即召开会议,尝试解决资金问题。“上午开会时,我就给他们说,我以个人名义贷款50万元,咋们每人再拿出来4万块,我们先把摊子支起来,当然这是自愿的,你们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毕竟这个事情确实是有风险的。”谷互纯说。令人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就筹齐了20万元。

  据村委会委员孟大棚描述,他们愿意跟着谷互纯带动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心源于一次雨前抢收工作经历。他回忆道:2021年6月中旬,咸阳秦都区会有持续一个礼拜的降水。为了帮助村民们抢收麦子,谷互纯带着他和孟康柱凌晨两点半前往马庄高速路口等待路过的收割机。

  当他们等到一辆收割机时,却被对方误以为是骗子,在周旋过程中,又等来了两辆收割机,收割师傅们临时组成了一个收割团队,才敢前往村庄开展抢收工作。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全村的麦子在大雨来临前抢收成功。孟大棚说:“我们村是唯一一个没有受灾的村庄,通过这次经历,让我们村的人比以前更加团结了。”

  林孟村的吊蔓瓜,甜在舌尖,更甜在村民心间。从最初凑齐20万启动资金破局,到如今清洁公司与果蔬合作社双轮驱动,这个村庄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让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使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看得见的变化里,藏着人心齐、产业兴的密码,最终走出了一条村民共同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程金霞、张莉;指导教师张博、张华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