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吴嫦娥:纸韵流转 岁月如歌
武威凉州区,51岁的非遗传承人吴嫦娥能将平凡的红纸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对她而言,每一笔都是对传统的传承,每一剪都是对艺术的执着。

吴嫦娥的剪纸作品 吴昊洋 摄
吴嫦娥来自兰州永登。一到腊月,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木窗子上贴上大红窗花,这让吴嫦娥六岁便接触到了剪纸。
童年剪纸的温馨场景烙印在吴嫦娥记忆之中。她和母亲并肩盘坐在炕上,母亲灵巧地握着把折叠式小剪刀,她则拿着铅笔勾勒图案。一张方桌、一叠红纸、一盏煤油灯构成了这幅温馨的画面。
“那个年代家里没有订书针大头钉来固定纸张,妈妈想出了一个巧办法。她先拿废纸搓成一条细条子,然后在红纸上戳一个小洞,将纸条子塞进去。我看见以后就在旁边有模有样地学着,将桌子上的废纸收集成一摞,搓了整整一排小条子摆在桌子上。”
母亲剪纸的“启蒙课”不仅点燃了吴嫦娥对剪纸的无限热情,更让她对作为剪纸基本功的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家中需要为新枕头绣制花纹时,吴嫦娥总是积极请缨,承担起图案设计的重任。
初中毕业后,吴嫦娥以销售衣服为生,忙得焦头烂额。尽管如此,下班后一身疲惫的吴嫦娥还是进行剪纸创作。
在构思之时,吴嫦娥常常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当一幅作品即将完成,吴嫦娥会不自觉地构思下一个剪纸的图案。灵感源源不断,佳作接踵而至,这种状态让她常常剪到夜深人静。
2008年吴嫦娥正式成为非遗传承人。“当时我特别高兴,真没想到剪个窗花能够上报纸!”自成为非遗传承人起,吴嫦娥更加积极地参加剪纸的宣传活动。
2023年4月,吴嫦娥满怀热忱投身凉州文化馆志愿服务工作之中。这份工作为她提供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她能更专注于剪纸艺术的探索与创作。在这一阶段,她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剪纸阐述武威魅力,完成了包括《马踏飞燕》在内的“印象凉州”系列作品。
目前,吴嫦娥的相册已积累几千张照片,其中剪纸作品占了九成。对吴嫦娥而言,剪纸就是她的生活。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珊珊、2023级本科生常洁、2021级本科生吴昊洋;指导教师肖明珊、郭翠玲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4-08-06【重走西北角】寻找横穿沙漠的“第三条路”
- 2024-08-06【重走西北角】三弦艺人梁满国:奏乐不辍 乐在弦中
- 2024-08-06【重走西北角】铝编艺人陈龙:大模小艺 皆显匠心
- 2024-08-06【重走西北角】凉州堆绣传承人高文丽:一针一线“串起”传统与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