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河西线

【重走西北角】二十多年随叫必应,这对“夫妻”和卫生室的深情羁绊

2024-07-29 15:01 来源:中国甘肃网

  “大红花跟前的那个巷巷,拐进去就是!”听到有人打听富民新村卫生室第一分室,村民们纷纷为其指路。

  6年前,祁芝红和丈夫潘峰搬离了上条村,在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搬到了富民新村,卫生室也随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

  卫生室门前的道路宽敞平整,为救护车等车辆直抵门口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条件。室内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实现了诊断室、公共卫生室、治疗室、药房的“四室分隔”。环视一圈,视力表、TDP神灯、药品冷藏柜等应有尽有。

  “都是搬下来之后新买的,除了那个中药柜。”祁芝红介绍。

新卫生室内的药房 马澜芯 摄

  难以打烊

  7月13日13时许,在富民新村卫生室第一分室内,潘峰正蹲在患者杨会兰面前,将一根根银针捻转进膝盖周围的穴位中。“麻得很啊。”针刺入穴位后,杨会兰的膝盖周围出现了明显的红晕,她的反应表明,此次针灸治疗已初见成效。  

  “最开始,我们都是在自己身上扎着练,知道哪个位置会疼、哪个位置会麻,这样给别人扎的时候才能做到心里有数。”来找潘峰扎针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附近打工的民工经常晚上来看病,白天上班晚上治病。晚上23点左右下班,对夫妻二人来说已是常态。

  村卫生室门头的右下角,标写着祁芝红的联系电话。“村民们谁有需要,就直接打我的电话。”有时候祁芝红刚踏进家门,村民一个电话打来她立刻又返回去。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这种随叫随到的生活,夫妻二人已习以为常。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施救是在半夜,一个小孩被玻璃碎片划破了额头,来的时候衣服都被血染红了。”那晚,潘峰给他缝了足足10针。距离第一分室几百米的地方,就是富民幼儿园与富民完全小学。“娃娃们上学期间有不舒服的情况就过来,所以我们也不敢休息。”

  这边潘峰讲述的话音还未落,另一边杨会兰的针灸疗程时间已到。潘峰拿出了筋膜枪,为她按摩了起来。“刚扎完针的病人,会出现酸麻胀痛的情况。”正在高速转动的筋膜枪,是祁芝红今年刚购入的,这一器械有助于患者局部经络气血的重新运行。

潘峰在为杨会兰扎针 马澜芯 摄

  疗程结束后,杨会兰笑着跟潘峰夫妻二人告了别。潘峰乐呵道:“能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患者缓解腰腿疼痛的问题,村民们高兴,我心里也感觉收获满满。”

  志趣相投

  1999年,祁芝红与潘峰在武威卫生学校相识,两人因性格相合且同样热衷于医学事业,就慢慢走在了一起。2002年,这对刚刚领证的新人,决定回到山里,服务一方百姓。

  他们不仅是家人,更是彼此事业道路上得力的合作伙伴。当祁芝红需要午休或有事离开时,潘峰会从两公里外的爱民新村卫生室赶来“接班”。夫妻二人朝夕相处,却从没有因为处于同一赛道而产生分歧。在潘峰的印象中,无论是谁遇到拿不准的情况,都会喊对方过来看一下,“商量着来”是夫妻二人的宝典。

  2018年,潘峰在武威职业技术学院进修了半年,主要学习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积攒了经验,课本上的知识也就没那么难懂了。”在这一点上,祁芝红与潘峰的看法不谋而合。

  “我们两个人都是医生,对身体的健康还是很重视的。”在饮食上保持清淡、均衡的同时,夫妻二人也习惯在闲暇时围着村子一起散步。散步的半小时,成了他们难得的独处时光,让他们有机会放缓脚步,倾听对方内心的想法。“我们啥都聊,遇上困难了,就跟对方说。”两人生活和工作中的苦闷,就这样消散在晚风中。

  “不后悔。”22年过去了,面对当初一起选择的道路,夫妻二人再次给出了一致的回答。

  行医之外

  从上条村搬到富民新村,村户人家的规模由原先的100多户扩大到了现如今的1000多户。祁芝红目前所负责的村民有600多人,“他们的名字和病情,我都能记住。”好记性,靠的是一次又一次接触换来的“熟悉”。

  在对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过程中,夫妻二人总是会遇见一些“不听话”的患者。“像高血压患者是不能吃肥肉的,但他们有时候偷着吃,一吃血压就上来了。”遇到这种情况,潘峰和祁芝红只能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祁芝红说,“没有耐心,干不来这活。” 

祁芝红在为皮肤过敏的患者开药方 魏卓 摄

  村医接触的就是老百姓,为加深对村民们的情况了解,祁芝红总是召集村民们来听科普讲座。在村卫生室门口的空地上,没有幻灯片,没有会议桌,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空地两侧,听祁芝红讲解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心肺复苏等健康教育。

  目前大部分疾病在村卫生室就能得到治疗,只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因缺乏仪器设备而存在困难。衣架上挂着的听诊器,成了他们“窥晓”心脏的主要工具。当技术手段有限时,经验则承担起关键作用。

  速效救心丸等相关药物的需求量尽管不大,但却是卫生室内必备的药品。“遇到更紧急的情况,我们就赶紧给乡卫生院的急救中心打电话。”富民新村卫生室第一分室,距离干城乡中心卫生院不到4公里,通常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后,救护车5分钟左右就能赶来。

  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新生儿,祁芝红的电脑里存有648份健康档案。这些横平竖直的表格与方块字,映在祁芝红脑海里,是一张又一张鲜活而生动的面庞。

  卫生室窗外,日月星辰不断轮回;窗内,谈笑默泪不断交替。这间六十平方米的卫生室,不仅是村民们身体健康的庇护所,也是祁芝红与潘峰夫妻二人的另一个家。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马澜芯,2023级硕士研究生魏卓;指导教师郭翠玲、阎瑾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