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以数字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2024-05-21 09:0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宫长瑞 刘彩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当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正处于巩固成果、扩大成效的突破期,正处于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的攻坚期。我们要加快以数字化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充分释放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潜力活力,高水平推动美丽甘肃建设,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甘肃实践的崭新篇章。

  树立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创新理念。要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数字化治理的宣传和引导,牢固树立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数字化生态环境治理创新理念,自觉学习和主动运用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及时监测和有效应对全省各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全省生态环境的治理效能,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同时,要把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增强生态环境部门以数字化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注重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不断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采集、适配、重构、共享,通过数字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充分释放生态环境治理的潜力和活力,为建设美丽甘肃提供强劲动能。

  坚持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多方共治。建设数字生态文明,建成生态环境数据“一张网”,有助于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夯实生态环境治理范式从切块式、片段化向协同式、整体性转变的数据基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势,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聚焦全省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重点难点,在宏观布局和微观引导的双向发力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提质增效。企业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监管,推动绿色转型升级,高质量履行生态环境治理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共同参与者,要踊跃参与到数字化平台提供的交流、监督等活动中来,积极建言献策,为全省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整合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数据资源。积极推进数字化资源采集标准化,设定统一、规范的生态环境数据采集流程和标准,避免无效数据重复采集,切实提升数据采集的有效性,激活数据要素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中的潜能。促进数字化资源共享化,引导全省生态环境部门树立平等合作、开放共享、跨界融合的互联共享思维,顺畅实时监测、发布共享和采集整合等全流程全环节,把生态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资源汇聚融通起来,打破信息壁垒,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化,将采集到的类型多样的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形成全链条、全覆盖、跨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资源,深入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和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完善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保障体系。加强对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的资金配套力度,加快数字化治理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加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全省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有效运用。强化数字化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兼具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跨界人才,形成立体化、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数字技术人才梯队,提升全省生态环境治理队伍的数字化工作能力,充分释放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效能,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分别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