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2024-05-21 09:0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曾慧莲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键一环。着力加强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是有效推动我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抓手。

  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关键在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把重大风险化解在市域。要把社会治理纳入全局部署,着力完善多元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综合治理机制,强化风险研判预警、协同防控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让更多矛盾纠纷在进入司法渠道前化解。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警觉,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安全态势感知和持续防护能力。

  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注和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通道,进一步丰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形式和内容,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等制度,确保群众诉求听得见、摸得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桥梁作用,鼓励各级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和组织方式,横向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顺畅有效的善治指挥链,不断增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和制度执行力,使市域社会治理各主体在职能作用上相得益彰、在政策执行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优势。科学把握市域社会治理规律特点,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统筹协调能力,立足市域承上启下的定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协调长远工作布局和近期工作重点,为横向治理机制的接续运作提供方向引领和政策保障。重视和完善治理资源整合,加强队伍建设,全面统筹各级资源,打通部门和行业壁垒,促进横向纵向整体联动,形成资源共享、渠道互通、指令畅通的工作机制,推动治理工作有力开展。

  增强数字治理能力。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将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入政务公开实践,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更加公开与透明。加大数字产业的培育,以产业倍增和科技创新为主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提供强大动能。加强数字民生建设,以智慧城市为引领,丰富数字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全面提升社会数字治理能力。

  增强人才集聚能力。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树立正确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要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善于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优势,始终做到从组织上关心、关爱人才,使各类人才“引得准、用得好、留得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