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民勤好网民”李凡:透过屏幕展现家乡魅力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3000年来,民勤人民坚守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围困的绿洲上,勤耕不辍,生生不息,孕育出河西走廊上最为珍贵的一颗绿色明珠。
土生土长的民勤青年李凡,不断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呈现新时代新民勤的点点滴滴。5年时间,1000多个短视频,无数个生动记录,李凡通过“民勤印象”向外界传递着民勤发展,让在外漂泊的民勤游子隔着屏幕触摸家乡的温度,使民勤明珠被更多人了解喜爱。
2022年12月,第一届“民勤好网民”评选结果公布,李凡榜上有名。
源于热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最开始是2015年,做了有关摄影的微信公众号。”提起接触互联网的初始,李凡回忆起了大学因热爱摄影而尝试的公众号运营。
五年前,受今日头条分享家乡活动的影响,大学毕业的李凡开始进行宣传家乡民勤的内容创作,“民勤印象”初见雏形。
“其实我做这个账号,最初就是为了让漂泊在外的民勤人能够看到家乡的变化。”李凡忆起拍摄的初心,仍旧是一脸惋惜:“选择留在民勤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当时,我身边的同辈人,在大学毕业后,几乎都选择在外地打拼。”
李凡正在接受采访 陈伟玲/摄
2019年底,李凡的帐号渐渐有了起色,积累了一万多的粉丝量。
在他的抖音账号中,有宁静祥和的城市烟火,辛苦耕耘的蜜瓜果农,一望无垠的大漠风光。很多在外漂泊打拼的民勤游子,通过观看“民勤印象”的视频,逐渐了解感受到新民勤的独特魅力。在他们的眼中,黄沙漫天的旧民勤形象正在改变,沙漠明珠的新民勤印象正在形成。
谈起最为印象深刻的评论,李凡说:“尤其是那些走出去再没有回来过的老乡的评论,让我真正感觉到说自己做的事情是被人看到的,能让他们看到一些民勤的变化,也能带动越来越多人回乡建设民勤,让我有了很大成就感。”
运营账号的五年间,每一条视频的拍摄剪辑都由李凡单独完成。他说:“逐渐感觉在文案方面有所欠缺,我也正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争取把账号越做越好。”
截至2023年7月15日,“民勤印象”账号共发布视频1000余条,粉丝5.5万人,收获点赞近30万。
齐头并进:科研学习和视频创作两手抓
2021年9月,退伍归来的李凡选择进入了四川农业大学食品专业读研深造,同时重新拾起了因入伍而几乎停更的“民勤印象”。
“只要放假回家,我几乎天天在外面跑着拍素材,这样回学校之后账号才不会停更。”研究生繁重的学习科研压力并未使李凡放弃有关民勤的宣传工作。
每到寒暑假,李凡甚至会比在学校还忙,在民勤四处积累素材,整日奔波更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努力下,“民勤印象”的影响力和粉丝量不断稳步提升,同时账号内有关民勤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全面。
民勤印象账号创建伊始,李凡便将网络电商与视频宣传结合。通过视频链接和抖音小店的方式对民勤的特色农产品蜜瓜,沙葱等进行销售。
提起合作方式,李凡表示,即使向他寻求合作的商家很多,他也会进行实地考察和筛选后再进行合作。“毕竟不管是对民勤感兴趣的外地人还是在外的民勤老乡,都不想让他们对民勤失望。我想把民勤真正值得骄傲的东西卖出去。”
李凡正在进行拍摄 受访者本人提供
除此之外,李凡还将个人专业与民勤特色农产品相结合进行调查研究,发表“甘肃省民勤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传播的困境与出路”等论文。
反哺家乡:未来面向深加工产业深造
关于未来的发展,李凡提到了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食品专业与民勤本地相结合,向食品深加工领域进行研究探索。
“比如说蜜瓜,每年只有几个月的上市时期,几乎每年八月都会有很多的蜜瓜浪费,包括保存不当之类造成的,有可能就因为瓜裂开了一条缝,所以完全卖不出去,只能倒掉或者喂羊。”
李凡希望对这些农产品进行一些果汁之类的深加工尝试,以此减少资源的浪费,“因为从小到大都看着家里人种瓜,几个月的心血,可能就因为一场小雨而功亏一篑了。”
李凡还经常与实验室的同事们进行讨论,很多同事表示希望在毕业后能与李凡共同进行民勤农产品深加工的努力,同时也给出了很多相关建议。
“新时代的青年人”,是李凡的微信签名,也是他对自己的不变要求。李凡说:“时常庆幸自己成长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也因为国家的良好政策我们有机会上了大学,能借助时代的东风将民勤宣传出去。”
沙漠里的绿色明珠不会消失,越来越多的“李凡”在这里,在民勤!
(作者陈晓航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周兆瑜、谭泽明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3-07-25【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00”后女大学生许晋:为家乡特产代言 助力乡村振兴
- 2023-07-25【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603岗位矢志不渝 立志走好“铁人”路
- 2023-07-24【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凉州攻鼓子传承人杨门元和他的“非遗”传承路
- 2023-07-24【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农特产品“C位”出道的流量密码——探访郭嘉镇电商直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