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新疆曲子悠扬,突围谱华章

23-07-21 09:4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专题】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

  “三姐气节令人敬,但愿早早报佳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艺术剧团二楼的排练室里传出了婉转幽咽、如泣如诉的曲子声,新疆曲子演员舍永超将传统剧目《别窑》中,薛平贵在与王宝钏洒泪分别时的痛苦与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曲唱罢,掌声如潮。——这是7月10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教师回访昌吉曲子演员的场景。

  教师回访过程中,第三代曲子演员演出《别窑》  刘洋/摄

  2013年,昌吉州艺术团新疆曲子表演队新招入的30余名演员在山西对口援疆的政策支持下,奔赴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进行了为期3年的戏曲基本功学习,其中的22人通过了考核,留在了曲子舞台上。如今,这批新疆曲子第三代演员已经成为新疆曲子的中流砥柱。由他们主演的大型现代剧目《天山兄弟情》已在新疆各地巡演一年。

  《天山兄弟情》演员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在地下室待过7年”

  2003年,17岁的张飞飞开始学习新疆曲子。“当时在电视上看到新疆曲子剧团演员紧缺,正在向全社会招生。”如今已经是昌吉州艺术剧团新疆曲子表演队负责人的张飞飞回忆起了与曲子的重逢,“我是看着巩汉林、潘长江的小品长大的,面试时,我模仿了一段巩汉林的《打工奇遇》,面试的老师们一看这小子有意思啊,有些表演天赋。”当时参加考试的大概有七八十人,张飞飞是最后留下的7个男演员之一。“考完第二天,2003年9月6日,我接到了录取的通知。”

  “一个星期以后,我就后悔了。”对于戏曲演员来说,抻筋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一个17岁身体坚硬的男性来说,每天都在劈叉的日子无疑是痛苦的。“我们住在二楼,上不去楼,下不去楼。腿已经疼得走不了路。”

  张飞飞一直以来的心愿是做一名小品演员,刚开始他对曲子并不了解,提不起兴趣,直到那年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晚上,当时我们的几位老师,也就是团里的老演员们,扮上以后向我们唱了一次戏,我心想这挺好啊,也挺有意思的。”从此以后,他坚定了要在戏曲之路上走下去的想法。

  之后的三年里,张飞飞每日夯基、挥汗如雨,在学校,他得到了基本功、身段、念白、唱腔等全方位、系统性的训练。三年后,张飞飞收到了剧团挂靠的新疆艺术学院的毕业证,随即进入了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新疆曲子剧团,工文武丑。“我就是呼图壁人,早先曲子老演员们曾经在呼图壁县的街头巷尾传唱、表演曲子,我小时候赶上过,有些印象,但当时也不知道那就是曲子,没想到十六七岁以后竟然也干了这行。”

  21世纪初,新疆曲子受关注少,生存艰辛,大量演员因收入微薄脱离剧团,另谋生路。在招收张飞飞这批演员之前,剧团的演员已凑不出一台大戏。2005年,在自治区、昌吉州主管文化领域的同志的关怀下,剧团从县里迁到了州上。

  “从2005年坚持到2012年,我们在地下室待了7年。”张飞飞指向了排练室里的地毯,“那时候团里买不了这么好的毯子,当时用的毯子只有薄薄的一层。”对于专业戏曲演员来说,练功就像喝水吃饭一样,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张飞飞这些演员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练功刻苦卖力,薄薄的地毯给他们带来了不便,“新买的球鞋经常一周左右鞋底就会磨出个洞,那鞋就穿不得了。”

  “听到我演沙迪克的时候,心一直砰砰砰地跳”

  2013年,新疆曲子又一次向全社会招生。这一批30余名演员享受到了山西对口援疆的政策红利,在山西学习3年后回到新疆学习2年,最终22名留在了剧团。舍永超、王佳便在其中。

  通过入学考试的他们抵达了山西,加上当时学校门口的路还没有修好,下雨天路变得泥泞,汽车前往学校时上下颠簸,“我当时心想,怎么来了这么个地方?”舍永超回忆起了他对学校的第一印象。

  “我妈很不放心,还专门乘飞机跟着我去山西。当时我们做了两手准备,要是我感兴趣,愿意学戏就待到那里,不然就回来继续读书。”对于戏曲,王佳最初了解得也不多,“在山西刚开始觉得练基本功就可以不用写作业了。”慢慢的,性格独立的她认为自己可以接受远离家乡独自在外。

  王佳在接受采访 屠锐/摄

  在学校,晋剧、京剧的专业演员向从新疆远道而来学员们的教授课程,从解放天性模仿动物的第一节表演课开始,搬腰、下叉、毯子功(男演员的空翻、女演员的下腰前桥等),学习基本功的苦成了生活里的主味。

  王佳向记者解释,新疆曲子和京剧、晋剧等大剧种的基本功、服装、勾脸等都是接近的。不同的是唱腔和念白,曲子的念白和韵脚都是新疆方言。

  充实的日子往往给人以白驹过隙的恍然之感,三年后从戏校毕业的小演员们回到了新疆,在昌吉进行两年的调整与深造。舍永超原本工文武丑,但回到新疆后他的个子有了明显的增高,便改唱小生、无声;王佳因音色较宽厚,在山西时是坤生,但新疆曲子并无女演员扮演男性角色的经验,她便在老师的建议下改唱老旦。

  在4年的表演经验积累下,新疆曲子第三代演员成长成为可堪大任、能挑大梁的成熟艺人。

  张飞飞(左)与舍永超(右)在舞台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演这出戏我们在舞台上像日常生活中那样走路就可以,但是很容易习惯性地走成台步。”舍永超谈到,对于演员来说,古装戏表演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因为这方面的基础更加扎实,并且已经形成了程式化的记忆。

  一年来,《天山兄弟情》在全疆各地演出,仅近2个月来,便有多次巡演,均获得广泛好评。

  新疆曲子表演队下乡演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疆曲子已经能和各大剧种接轨”

  新疆曲子由陕西曲子、兰州鼓子、青海评弦等曲艺形式演变而来,最初规模较小。“曾经曲子以坐唱为主,几位老爷子老太太在田间、在炕头抄起弦子来就能唱。”张飞飞介绍。

  1980年新疆曲子剧团成立之前,新疆曲子只有民间的草台班子,剧团的成立带来了行业的整合,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前后,第一代专业曲子演员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借鉴其他大规模剧种的先进经验,使新疆曲子得到创新。

  第三代演员发扬了前辈的精神,在山西的日子里,除了老师的教授之外,还自发地学习先进技法。

  在剧目方面,新疆曲子立足传统、守正创新,在保护、传承传统剧目的同时,积极跟随潮流,编排新剧目。“你像我们结合新形势,编排的《十唱共产党》《小康路上一声吼》等,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新疆曲子表演队演出《小康路上一声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疆曲子就像是一块海绵,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吸取着新的元素,充实着自己。如今,新疆曲子已经是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大小剧目、新老剧目共同发展的成熟曲目,作为全国348个戏曲院团里121个“天下第一团”(即某一剧种有且只有一个剧团),新疆曲子非但没有后继乏人,反而生机勃勃。

  张飞飞(右)在为小朋友化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洋、屠锐;指导教师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韩亮、王晓红,昌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白如金(兰州大学援疆干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