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赤金:凝心聚力开新局 务实创新促发展

23-03-17 16:1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赤金镇长山岭万亩韭菜基地施工现场

  春天,广袤的田野生机勃发,奋进的乐章铿锵有力。随着省、市、玉门市“三抓三促”行动部署会议的相继召开,玉门市赤金镇干部群众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积蓄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全镇上下掀起推进农业生产、加快项目建设、大抓招商引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热潮,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和全年“满堂彩”,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赤金的崭新篇章。

  春耕生产忙起来了,施工现场热起来了、招商引资动起来了……一幅活力四射、人欢马叫的“闹”春图展现在眼前。

  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对全年农业生产尤为重要。镇党委及早谋划,周密部署,全力以赴打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年初就确定了农业生产“持续实施长山岭乡村振兴韭菜种植孵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新建日光温室400亩,连栋钢架拱棚100亩,铺筑基地道路3公里,建成50万立方米蓄水池一个,定植防风林带50亩,推动韭菜种植孵化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镇属相关站所、产业各村积极行动起来,储农资、调良种、引技术、搭拱棚,村头庄尾、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明媚的阳光下,铁人村七组村民张生武正在钢架大棚里忙碌着。他家共经营着4座大棚,都种植韭菜。今年韭菜种植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开始养根,等到10月再进行种植。谈起大棚蔬菜产业,张生武脸上洋溢着笑容:“大棚种植效益好,发展产业有奔头。”

  西湖村二组村民张学虎,是该村远近闻名的“韭菜大王”,他家经营着8座温室,种植30亩钢架大棚,90%的温棚都种植西红柿。他的韭菜棚一年种4茬,效益很不错,他打算今年再承包4座钢架大棚,种植韭黄和韭菜新品种。

  春日的午后,新风村长山岭乡村振兴韭菜种植孵化基地的田地上,大型挖掘机来往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据村干部介绍,这是村上规划建设的一个百亩钢架大棚小区,去年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300亩,实验示范搭建连栋钢架拱棚100亩,今年将继续扩大规模,目前正在平整田地。

  按下乡村建设“快进键”

  这几天,铁人村农房改造示范点“铁人新村”小区配套设施工程正在火热进行中,村支部书记冯录林手里拿着笔记本,跑前跑后统计绿化方面的数据。

  据镇农房改造专班负责人代平军介绍,目前全镇农房改造点集镇集中居住区主体工程已完工,铁人村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也在有序进行。

  近年来,玉门市赤金镇围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总体目标,深挖乡村文化底蕴,狠抓产村融合发展、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赤金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路径。2022年,全镇规划新建集镇集中居住区住宅112套,新建铁人村集中居住区住宅44套,同步配套附属用房、生产管理用房、农机摆放区、养殖圈舍等基础设施。

  让田园美、民俗美、生态美的农村变成人人向往的地方。今年,赤金镇将抓住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机遇,打造美丽乡村赤金“新样板”。

  谈起今年的农房改造,镇党委副书记梁龙信心满满。他说:“今年,我镇继续把农房改造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工程和有力抓手,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农房改造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共确定2个农房改造提升示范点,在铁人村、营田村采取原址重建、异地新建、拆除腾退等模式,计划改造农房195户。镇党委、政府按照《玉门市2023年农房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组织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照“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的推进机制,全力推进农房改造工作。目前,各示范点正在进行农户押金收缴和风貌、户型等设计评审和施工图绘制、预算编制、招投标、三通一平等施工准备工作,预计于3月底全面开工建设。”

  通讯员 郭晋良 陶智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