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呵护碧水蓝天,建设生态家园——高台县湿地生态保护综述

22-10-14 17:0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这十年,高台县湿地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湿地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湿地资源管护、湿地生态修复、环保问题整改、保护区优化调整等方面聚焦发力,全县湿地保护实现了一般性保护向精细化管护转变,不平衡保护向全方位保护转变、局部保护向全流域保护转变,全县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十年,湿地资源管护力度不断加大

  坚持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立足“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清醒认识保护修复黑河湿地生态环境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维护全县湿地资源安全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统筹谋划、全面推进,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最严密的法律、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厉的手段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和“绿盾行动”反馈、自查发现等328个湿地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关停退出、拆除设施、配套环保环卫设施、围栏保护、恢复地貌和植被、整治周边环境等措施,全部彻底整改到位并通过销号验收,黑河湿地生态环境已进入全面修复保护、持续巩固提升、常态化监测监管的新阶段。

  这十年,湿地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等重大项目建设,先后争取实施了高台县黑河湿地恢复保护示范区、高台县黑河湿地湖泊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沙、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甘肃高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续建和提升改造工程等工程项目,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3.5亿元,设置围栏180公里、封滩育草20万亩、人工恢复植被7000余亩,配套完善了湿地周边乡镇、村社垃圾处理设施,建成一批兼具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示范样板工程,全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修复,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珍稀保护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每年约6万只水禽在高台湿地范围内迁徙、繁殖、栖息,特别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在高台湿地范围内筑巢繁殖,最大观测种群数量近500只。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

  如今,高台县湿地保护区内处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成片的芦苇沼泽、清澈的湖水、摇曳的芦缨、成群的水禽在黑河湿地微风中奏响大自然瑰丽的乐章,勾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良好的环境和四季交替变换的美景让游人赞不绝口。

  这十年,湿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成果丰硕

  十几年前的垃圾填埋场、烂河滩,经过生态系统整治修复,如今已蜕变成了城市后花园,宛如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镶嵌于黑河之畔,已经成为市民群众最佳的休闲、健身场所。如今,漫步高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树木葱茏、绿水环绕,亭榭廊台、栈桥石阶、彩色花卉点缀其中,相映成趣,在碧水蓝天之间构成了一幅诗意画卷,让人感受到“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惬意,湿地之美已融入高台的城市生活,高台原生态“水”文化底蕴得到有效挖掘,“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独特魅力日益彰显。

  这十年,湿地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把湿地生态保护宣教作为长久性的工作来抓,每年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宣传日、植树节、爱鸟周等时间节点,深入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和教育群众知法、守法,干部群众遵守湿地法规、保护湿地资源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关心保护湿地的氛围更加浓厚,生态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十年春秋,筑梦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县湿地局党员干部职工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向着“呵护碧水蓝天,建设生态家园”的目标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