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我们这十年】崆峒:打造 “生态密码”新名片

22-08-30 16: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平凉中心城区道路整洁,风景美如画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历史选择、也是民心所向,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崆峒区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把“环境美”作为矢志前行的追求,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中,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的“崆峒样板”。

  环境美

  从黄帝问道圣地崆峒山,到陇东自然山水园林柳湖公园,从中心城区的一处处“口袋公园”,到乡野田间的“绿意满枝”,无论是山塬崖畔,还是城市新景,都呈现出盎然生机。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崆峒区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改变。

  空地变绿地,新增景观、花卉苗木。在东湖公园公园里,花木繁茂、景色秀美,道路干净整洁,鸟儿飞翔,处处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柳湖公园湖面上,落日与柳影倒影于潋滟湖光之中,引得候鸟翩飞,觅食嬉戏、叫声连片。在蓝天绿水间,构成一幅美丽壮观的自然生态画面。

  近年来,柳湖公园、泾河流域等地,经常能看到白鹭、绿头鸭、苍鹭等珍贵野生鸟类种群栖息的身影。这改变源于崆峒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崆峒区合理利用拆除违法建筑腾退的土地,实施了东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已栽植马鞭草21万株,卫矛2万株及红枫、海棠等700余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展公园空间,提高公园品质,消除安全隐患,为周边群众打造舒适宜人的休闲场所,为中心城区再添“生态明珠”。

  “变”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环保意识和共建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不变”的是崆峒区践行生态文明的执着坚守和城市执政者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

崆峒区南山生态公园

  空气鲜

  为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进一步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崆峒区围绕扬尘治理工作重点,精准施策,坚决守护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的良好生态,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

  随着大风沙尘天气逐渐增多,为了有效控制城区路面扬尘,确保城区主次干道干净整洁,区环卫处全面启动实施道路湿法保洁作业。每天洗扫车、雾炮车、洒水车轮番上阵,被高压冲洗车洗刷过的城市道路一尘不染。在建设工地,区环境分局为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监管和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了编码登记。施工现场还配备洒水、喷(雾)淋降尘等设备,建立洒水、喷淋喷雾降尘措施制度,确保工地内及工地围挡外周边范围内的环境卫生。

  同时,餐饮服务业油烟(油水)和噪声污染,也成为城市综合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经过我区相关部门全方位宣传餐饮油烟(油水)和噪声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治理要求、排放标准以及运行维护要求等,广大餐饮经营户已经积极参与到了第三方治理。

  哪里有扬尘的源头,哪里就有治理的手段。为减少城区道路和公园花坛裸土带来的扬尘污染,崆峒区对柳湖、南山东湖、八里花坛等城区园林及道路绿化,全面实施改造提升。补植补栽各类花卉、苗木80多万株,补植补栽各类树木1万多棵,硬化维修停车场及道路5200多平方米,对滨河北路、海螺专线等18条路段实施绿化提升,绿化美化滨河路桥墩6座,城区道路及公园绿化率得到了全面提升。今年1-6月,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62天,优良天数占比89.5%。

崆峒区拆除临时建筑利用腾退土地进行了东湖公园改扩建工程-图为改造后全景

  底色绿

  崆峒区将林草生态保护提升,作为生态环保产业链“五大工程”之一。

  紧紧依托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和山水林田湖草塬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城镇扩绿、面山植绿、乡村增绿、道路和堤岸绿色廊道“五绿”行动。加快建设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森林生态网络,全区生态建设取得了实效。

  完成造林绿化4.9 万亩,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退化林分修复,完成造林4.1 万亩,中心城区北部面山治理完成造林1440 亩,216 个单位 3.92万干部群众,共同实施完成中心城区义务植树 6580 亩。森林覆盖率和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3.81%和39.6%。

  以“绿”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厚植发展优势,让“绿”成为崆峒大地的靓丽底色,为崆峒更加出彩增添绿色浓彩。

  通讯员 孟小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