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中国西北角|舟曲移民刘马平:“搬出来”的好日子
不到一年便实现举家搬迁,很快就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安居生活:对于兰州新区新康村居民刘马平来说,他今天的好日子是“搬”出来的。
刘马平的老家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果耶镇真庄磨村,那里山大沟深、山体破碎,是舟曲县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方之一。2021年6月,甘肃省启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真庄磨村被列入首批搬迁计划,迁入地是兰州新区。
搬迁政策出台后,三十九岁的村委副书记刘马平第一个报名响应,于他而言,“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
做第一个搬迁的人
镇里的干部来搬迁宣传那天,刘马平一早就得到了消息。
早饭后,刘马平第一个到达动员大会现场,帮着镇里干部安排村民。乌泱泱的人群中,他一边听着乡镇干部的讲述,一边在心里盘算:若是真的搬出大山,下雨也能睡个好觉了。
听到干部们介绍搬迁之后可以分到96平方米的新房,还能分到两亩地,刘马平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他挤到队伍的最前端——“现在可以报名登记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成为了舟曲县真庄磨村第一位报名登记的村民。
在政府实施远距离搬迁政策之前,刘马平不堪“年年修房子”的困扰,曾下定决心靠自己的力量离开这座多难的大山。
他开始不断地到县城里打零工、找活干。常做的活是给修房子的雇主家里做外墙装修,一天100元;找活做的方式则是站在大街上等待雇主来挑选。打零工的人很多,需要干活的东家却寥寥无几。“有时候运气好,早上就被领走了;运气不好的话就在街上白站一天。”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直到报名登记搬迁之前,他的积蓄还是不足以支撑一家六口人走出大山。
刘马平第一个报名搬迁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许多村民找到他询问其中的“缘由”,最多的时候刘马平每天要接待七八户村民的上门拜访。提到这个,他眯着眼睛笑了:“年轻人一说就懂,老年人顾虑比较多,上次有个乡亲问我住到那边去哪里砍柴,我只得找来干部们给大家科普天然气怎么用。”
刘马平正在接受采访 王敏/摄
当记者问起是否有“钉子户”存在,刘马平举起手张开五指:“有五户人家我们反复去了三四次,十几个村民还有村干部一起去做思想工作,他们主要舍不得家里的骡子和房子。”顿了一下,他反问道:“这些东西哪有活着重要,你们说是吧?”
最终,在刘马平的动员下,真庄磨村的83户316名村民全部搬迁,开启了在兰州新区的崭新生活。
赚钱的门路多了
韩海芳是刘马平的妻子,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15年,也是韩海芳找到工作的第二年。
记者一行见到韩海芳时,她正在菌菇大棚里采摘已经出菇的菌棒。“刚搬过来我就接受了职业技术培训,主要培训菌棒刺空、上架之类的手艺活,这些活不难,上手很容易。”手脚麻利的她,做一天活可以获得130元的收入。
据记者了解,妇女们在甘南地区只能种庄稼和带孩子,走出家门跨入社会是她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说到从前,韩海芳有些遗憾:“婚后家里的收入全靠我丈夫一个人,特别辛苦,早点搬过来的话可以帮忙分担不少。”
韩海芳并非个例。在新康村附近的葡萄、番茄、西兰花等生产大棚中都有着移民女人们忙碌的身影。对她们来说,跳脱出传统的角色束缚,“撑起家里的半边天”是前所未有的喜事,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现在刘马平一家六口除了正在上学的两个儿子外,都有了自己赚钱的渠道。刘马平的父母在离新康村不远的工厂里除草,两位年近70的老人身体都很康健,对于现在的工作,他们十分满意。“之前在老家闲着,一身的劲儿没处使,来这除草还能赚钱,还是忙点心里舒坦。”据他们说这份除草工作每人每天有110元的收入。
对刘马平来说,之前靠打零工养家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父母和妻子都有了经济来源之后,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他琢磨着不再打工,而是承包起整个新康村的室内装修工作,当一个小小的“包工头”。敢想敢干的他正在组建自己的第一支“包工队”,并在院子里购置了很多装修用的脚手架等工具。之前村委副书记的身份让刘马平在招募工人时一呼百应,“刘哥办事稳得很,跟着他搬过来分房分地,现在跟着他干装修一起奔小康。”一位前来报名加入队伍的大哥热情地对记者说。
新生活的新盼头
与其他移民人家不同,刘马平现在居住的96平方米三居室并未装修,家具也是随意摆放着。当记者询问起原因,刘马平说道“现在条件更好了,我们准备搬到后面的三层小楼住,一楼再开个小卖部”。据他介绍,三层楼的建筑面积共有180平方米,“如果能顺利办好手续,一家六口住着就更宽敞舒适了。”
提到正在上学的两个儿子,刘马平话里止不住地骄傲:“他们两个都是班级第一名,从不让家里操心。”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厚厚一摞奖状。在翻看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学业成绩或是体育竞赛,两兄弟都名列前茅。
刘马平正在翻看两个儿子的奖状 王敏/摄
刘马平的小儿子刘祺今年12岁,搬迁过来后转学至兰州新区第二小学就读,每天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说起理想,对科技感兴趣的他摆弄着电子手表:“想学理科,做个科学家”。这块卡西欧的白色电子表,是刘马平对他上学期期末考试班级第一名的奖励。
韩海芳有着女人爱美的天性,身材匀称的她每年都要去镇子上买几条颜色鲜艳的裙子。“以前一直没机会穿,每天在山上爬上爬下的,现在天天走公路,不需要爬坡了,想穿裙子就可以穿,”韩海芳笑着对记者说,“对于我们这些走出大山的移民来说,好日子已经在路上了。”
(作者鲜金洋、王敏、穆敬一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研究生;指导教师冯诚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王玉婷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博士生)
- 2022-07-22重走中国西北角|马忠建绘千米长卷显赤子之心
- 2022-07-22重走中国西北角|无障爱
- 2022-07-22重走中国西北角|环州故城:“一座有故事的小城”
- 2022-07-21重走中国西北角|临泽食用菌产业园:循环发展新模式 助农致富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