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图鉴】陇原“吉金”流光 灼灼千年
銎、甗、簋、卣、斝……这些出现在青铜器名字里的字你都认识吗?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贵重物品,因精纯而美好被誉为“吉金”。甘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渊薮之地。这里出土了许多珍贵罕见的青铜器,其中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约5000年,被誉为“中华第一刀”。
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一件件或精美或拙朴的青铜器,焕发灼灼文明之光,它们穿越时空连接古今,将先民的故事娓娓述来,是历史的讲述者、见证者,也是甘肃的特色文化标签。(视频、海报:宋燕 杨雅蓉 素材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礼县博物馆)
【垂鳞纹秦公铜鼎】
春秋早期·礼县大堡子山出土
折沿,平唇,双立耳。侈口,垂腹,平底,三蹄足。足上部有“山”字形扉脊,以扉脊为鼻脊饰兽面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腹部饰三周垂鳞纹,颈部与腹部间以两道凸弦纹相隔。耳外廓饰重环纹。器腹内壁銴刻“秦公作铸用鼎”。
【回首虎】
春秋早期·礼县大堡子山出土
礼县大堡子山祭祀乐器坑出土,共三只,造型相同,大小相似,为全国虎伴乐器出土的首例。其形象回首卷尾、耸耳曲爪、憨态可掬,极具观赏性,是春秋时期虎造型的杰作,体现了秦国早期高超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铸造技术。虎的形象在春秋秦人的器物中多见,不但有自成个体的金虎、青铜回首虎,同时虎作为附饰也出现在一些大的青铜器上。
【鹰头形青铜权杖首】
春秋战国时期·永登县榆树沟沙井文化遗址出土
鹰是一些游牧民族崇拜的猛禽,十分威猛。青铜鹰首为轴杆类顶端的饰物,部族首领手执杆头有鹰首的器物以象征权威和神圣。
【人头形銎(qióng)青铜戟】
西周·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人头形。颈部有椭圆形浅銎,援基饰一牛首,阴刻牛头形徽识,人头浓眉巨目,披头卷须,腮部有纹饰。
【匀铜甗(yǎn)】
西周·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侈口,细腰三款足,腰设活箅,口沿饰兽纹,足饰牛面纹。腹内壁铸有“匀”铭文。
【阝爰 伯铜簋(guǐ)】
西周·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大口,沿外翻,深弧壁,圈足。双耳有珥,耳作兽形。腹上和圈足各饰兽面纹四组。内底有“阝爰 伯作宝阝尊 彝”铭文。
【阝爰 伯铜提梁卣(yǒu)】
西周·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卣为提梁筒形,带盖,提梁两头饰牛首,盖表饰凤纹一周,腹部饰凤纹二周。底与盖内均有“阝爰 伯作宝阝尊彝”铭文。
【铜奔马】
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
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铜博戏俑】
西汉·灵台县出土
四俑相向跪坐,身着汉代最常见的高领衣服。二人头顶盘挽发髻,二人以宽巾裹首。坐姿不同,形态各异,最为精彩有趣的是四俑的面部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怒不可遏,或凝神沉思,或忧伤悲愁。
【铜独角兽】
汉代·酒泉市下河清出土
兽头向前冲,角向前刺,扁尾上翘,四足跨张作角斗状,全身铸有兽毛的纹饰。角和尾可拆卸。独角兽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随葬在墓中,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十三盏铜连枝灯】
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
灯座为倒置喇叭形,座面饰瑞兽纹和云气纹。灯呈树形,主干分为三段,套插而成,段与段衔接处各置十字形托架,犹如灯树之分枝。十字托横向四出,四端各饰透雕花叶一个,象征火焰,干枝顶端有仙人骑鹿形花饰。原有灯13盏,现存9盏。
【父辛铜斝(jiǎ)】
商代·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分裆三足,束腰双柱,牛首鋬,素面,颈部饰弦纹。鋬内族徽下有铭文。
【人面柄首铜匕】
辛店文化(距今2400—2800年前)
柄端铸一人面像,圆睛,直鼻,口半张,匕身扁平,中略鼓,背有条形钮。
相关新闻
- 2022-02-11【文物图鉴】史前“陶”宝,够潮!
- 2021-11-26【文物图鉴】壁画砖上的魏晋生活,慕了吗?
- 2021-06-03【文物图鉴】奔马界“顶流”,你pick了吗?
- 2021-05-14【文物图鉴】无声有言 “简”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