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千年夜光杯"冷静"探"新生":职业传承古技艺觅"知己"
2022年2月下旬,酒泉夜光杯厂生产的夜光杯。王牧雨 摄
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25日电 (王牧雨)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能够学习并传承制作酒泉夜光杯这项国家级非遗,去年,甘肃酒泉夜光杯厂与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产教融合实习就业基地。学生可以前来实习锻炼,为千年夜光杯谋求新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流传千年的《凉州词》中所提到的夜光杯,产于酒泉肃州,酒因杯而质愈显,杯因酒而名更著,相得益彰,名驰千秋。酒泉夜光杯体薄如纸,表面光滑细腻。各类品种都十分注重保持传统生产工艺,使夜光杯更加熠熠生辉。当地政府实施保护计划,挖掘、整理民间原始的夜光杯制作工艺。2006年,“夜光杯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酒泉夜光杯厂里陈列的夜光杯茶艺文化产品——精品悬环玉壶。王牧雨
2月下旬,中新社、中新网记者再次走访了营业近半个世纪的甘肃酒泉夜光杯厂,看到大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夜光杯展品——高脚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炮台玉盖碗……如今,这样精美的工艺品却鲜有人前来一睹它们的容貌,面临着市场诸多挑战。
这种玉石本身实则不会发光,所谓“夜光”,是指古代文人对酒当歌时,在皓月的映射下,清澈玉液透过杯壁熠熠发光,因此得名。很多慕名前来的消费者,把夜光杯掩到胳膊底下看,没得到验证,败兴而归。
“玉石本身不会发光,因‘夜光’名号而对其有所误解的人不在少数。”酒泉夜光杯厂办公室主任权玉廷介绍说,随着社会发展,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对于历史的认识不一样,他们对于文玩器物的喜爱程度越来越低,如果不融合现代元素,或将之转换为文创产品,夜光杯的市场前景不是太乐观。
夜光杯制作学徒谢小琴坦言,虽工作枯燥,但是能够掌握国家级非遗技艺是很自豪的。王牧雨 摄
“喜爱并耐得住性子来学习制作夜光杯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权玉廷感叹道,如今制作夜光杯的学徒呈现老龄化,由于学习制作酒泉夜光杯的过程极为枯燥繁琐,初学者需要近三年的学习时间才能够取得成绩,愿意来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2020年,酒泉夜光杯厂的销量由最鼎盛时期的年产6万至8万只,“迫降”到1万至2万只。两年后,记者再次来到千年夜光杯的龙头生产厂家,如今该厂市场销售量较此前再降低50%。权玉廷认为,销售量的下降与近两年疫情影响下的旅游业大环境有很大关系。
夜光杯的制作要经过28道复杂工序。首先需在祁连山老山窝子精选上乘玉料,根据酒杯的尺寸切成不同规格的圆柱体,再按一定尺寸制作毛坯,然后切削和精磨外形,形成夜光杯的初型,再经过掏膛使夜光杯基本成形,最后通过细磨、冲、碾、拓、抛光、烫蜡等14道工序后,再用马尾网打磨,即制成晶莹剔透的夜光杯。
夜光杯不菲的价格也“劝退”了不少消费者。权玉廷说,制作夜光杯所需的祁连山玉石,开采难度和工费越来越高,成本上升使得销售价格水涨船高。
当下,让千年夜光杯重焕生机成为权玉廷团队探索的发展方向,一群人数年如一日精心雕琢着一个个精美绝伦的传世古玩。在酒泉夜光杯厂生产工作室里,拥有八年学徒经验的谢小琴就是其中一位,她坦言,从学习制作技艺,到如今可以独立打磨出一个个杯壁晶莹剔透的夜光杯,令她成就感“爆棚”。
“八年的学徒生涯也仅学习了夜光杯雕所需的28道工序其中3道。”谢小琴说,这份工作枯燥辛苦,但这项国家级非遗,更需要像她一样的传承人代代相传守护下去。
甘肃省社科院文化所所长马步升分析称,工艺品的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比如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之所以热销,是因为冰墩墩憨萌、时尚、可爱的形象,又具有未来感、时代感和速度感,抓住了人心,激发了人们的美感共鸣和占有欲。夜光杯要重获新生,如果将其仅仅定位为实用器,就等于定位错误,因为从实用角度,与玻璃等新材料酒杯没有可比性,不可能在数量上能占多大的市场份额。
“如果定位为有实用功能的工艺品或奢侈品,在材质、造型、工艺等方面下功夫,也许还会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总之,夜光杯要得到人们的‘宠爱’,不能只考虑产量和市场份额,要挖掘夜光杯的文化价值,在提高夜光杯附加值上做文章,在时代元素上下功夫,才会有出路。”马步升分析道。(完)
相关新闻
- 2022-02-25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走访牧民听民意 建言资政为基层
- 2022-02-244月1日起 甘肃省交通违法记分规则将有重大调整
- 2022-02-24甘肃省启动第二轮第二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 2022-02-25甘肃首例利用虚拟货币组织领导网络传销大案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