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绽放绿色新希望
原标题:甘南 绽放绿色新希望
尕秀村全景。 本版照片均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摄
高原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秦 娜 韦德占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静
美丽高原启新程,绽放绿色新希望。
甘南州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优势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畜牧、特色种植等多元富民产业,着力在改善“品种”上谋出路、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在塑造“品牌”上求实效,积极探索具有“现代”方向引领、“高原”时空定位、“绿色”内在特质的乡村振兴之路。
春节前夕,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走邮路 看新局”全媒体采访小组走进甘南州,沿着邮路,深入探访乡村振兴甘南样板的实现路径。
内外兼修,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
碌曲草原腹地,隆冬时节,白云轻抚着山川,草原环抱着村庄,尕秀村牛肥马壮人欢畅,村美民富饭飘香。
修花圃、铺石阶、立栅栏……冬季农闲时,尕秀村原党支部书记拉毛加却忙着升级改造牧家乐,说起现在的生活,拉毛加满心欢喜:“过去放牧住帐篷的时候,哪想过会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
“那时候,牛粪羊粪、垃圾随处可见,私搭乱建不少,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拉毛加回忆。拉毛加说的“那时候”,其实并不遥远,就在6年前。
2015年,甘南州在全州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提出了“全域无垃圾”的目标,尕秀村开始向垃圾“宣战”。
2021年初,甘南启动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持续放大“环境革命”品牌效应,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迈出了“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坚实步伐。
如今,尕秀村已成为甘南开发生态旅游、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样板村”,全村393户1910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
沿着蜿蜒迂回的木栈道漫步于加拉尕玛村,但见整洁的人居环境、宽阔的乡村道路、崭新的藏式民居,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渐次展开。
加拉尕玛村是距离合作市城区最近的村子。然而,曾经的加拉尕玛村却因植被稀少、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被烙上了“干加拉”的印记。
“过去村上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水井。”在村民卡老的记忆中,曾经的加拉尕玛村水比油金贵。从十几岁开始,卡老就要和大人去邻近的村子抬水,来回一个多小时,等抬到家里就剩下半桶水了。
2017年,随着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启动实施,加拉尕玛村先后完成了村主干道硬化、公共空地绿化、房屋风貌改造、宽带网络覆盖、修建排洪水渠……特别是天然气入户工程,让加拉尕玛村成为甘南首个天然气入户的村庄,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华丽转身。
如今,卡老家不仅通上了自来水,还用上了水冲式卫生厕所……环境好了,村民不用出远门,也能在家门口挣钱致富。
像尕秀、加拉尕玛这样的村子在甘南还有很多。近年来,甘南州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和“七改六化三治两分离”行动,累计投资167.3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覆盖全州64%的自然村,农牧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得到极大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持续释放。甘南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成功经验,被国家作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唯一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农牧村改厕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树立为先进典型;全州16个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补链强链,谱写产业兴旺新篇章
平均海拔3000米,零残留、零污染、零公害的生活环境,使牦牛奶成为不可多得的“奶中佳品”,其乳品中蛋白质、氨基酸、锌、铁等的含量均高出普通乳品3至5倍。多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牦牛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华羚、雪顿、燎原等乳品龙头企业在甘南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我们坚持科技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已经将草原餐桌上的传统‘一碗奶’,研制成牦牛乳婴幼儿配方奶粉、牛乳酪蛋白等9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欧盟、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甘肃华羚乳品集团总经理敏少华告诉记者,目前,华羚集团已形成了“以科技兴产业、以产业保生态、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带产业”的新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牦牛乳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圈,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放大。
据了解,围绕“中国牦牛乳都”创建,甘南依托牦牛(犏雌牛)养殖产业基础,划分了以牦牛繁育、犏牛繁育、犏雌牛养殖等五大产业带为主的专业化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不断增加养殖效益。近年来共建成牦牛种公畜基地5家,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438个,累计建设暖棚和储草棚100万平方米。此外,以民生、兴盛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鲜奶生产收储小型企业,生产加工的牦牛鲜奶销往拉萨等地市场,加快了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甘南是我省主要的药材区之一,境内蕴藏的纯天然野生中藏药材850余种,大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
冬谋春干。记者来到卓尼县阿子滩镇阿子滩村特大黄种植基地,只见药材种植户们正在平整土地、往地里运送有机肥料。在海拔3100多米的卓尼县阿子滩村,人均耕地十几亩,村民多种植青稞,但由于海拔高,青稞种不熟,产量也低,只能用作饲料。2019年,村里流转300多亩土地,成立了合作社,种起了唐古特大黄,统一种植、统一销售。
“现在,一年仅土地流转费就有六七千元,加上在基地种植、拔草,一年下来至少还有3000元用工收入。”村民桑杰卡说。
走进位于合作市生态产业园区内的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只见仓库里唐古特大黄、当归、独一味等中藏药材码放整齐、堆积如山,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中药材首先得‘根正苗红’。我们对土壤进行检测,符合种植条件的区域才能种植,为优质种苗提供了保证。”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元龙介绍,在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过程中,企业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体系,让全产业链“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了中药材的有机、绿色和道地,促进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目前全州八县(市)都已有唐古特大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2万亩,已有2.8万人从事中药材全产业链上相关工作,实现人均增收近2000元。经过多年驯化,产自高寒区拥有“原生态”“纯天然”等金字招牌的部分甘南中藏药材已进入人工栽培种植阶段,走俏国内及东南亚、日韩等市场。
不仅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新兴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隆冬时节,位于夏河县的甘肃达哇央宗现代农业集团厂区里一派繁忙景象。发酵好的牛羊粪经过粉碎、分筛、制粒等工序,制成了生物有机肥,正准备装车销往全国各地。
2021年初,甘南州启动了“五无甘南”全域无化肥创建行动,政府为农户提供有机肥补贴,积极推广有机肥逐步代替化肥。
“依托政策优势,我们将草原上随处可见的牛羊粪‘变废为宝’,既能净化环境,还能给牧民群众增加收入,受益群众达2.1万户。”甘肃达哇央宗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桑吉说。
由于有机质含量高、质量好,达哇央宗公司生产的各类有机肥广受各地客户青睐。目前,甘南的有机肥料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优质绿色的有机肥销售到全国各地,甘南有机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甘南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采取“旅游+”模式,深化文化旅游与现代农牧、中藏医药、节能环保、数据信息、通道物流等生态产业的渗透融合,着力在延链、补链、强链上狠下功夫,加快构建“大生态催生大旅游、大旅游牵引大转型、大转型释放大效应”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文化赋能,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乡村振兴,思想“铸魂”,文化“塑形”。近年来,甘南州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将乡村文化振兴作为重点战略方向,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以文化“软实力”构建乡村振兴“硬支撑”,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冬日午后的夏河,屋外暖阳高照,屋内安静忙碌。53岁的唐卡画师丹增坐在画架前,一笔一画,认真上色。在他笔下,画面的色彩逐渐丰富起来,形象也慢慢生动起来。像这样每天画8个小时,这些年他几乎从未间断过。从10岁拿起画笔开始,丹增这一画就是40多年。
在文化强省战略背景下,唐卡逐渐成为夏河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抓手。2018年,夏河县投资300多万元,在夏河海螺湾藏文化产业园区集中打造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拉卜楞唐卡小镇,先后吸引12家唐卡工作室和企业入驻,开展甘南藏族唐卡传承、展示和销售。
“在夏河,传承推广唐卡艺术、创新发展唐卡产业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更为带动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夏河县文旅局副局长段西义介绍,丹增20多年先后带出80多名学生,很多学生由此掌握了一技之长,改善了家庭条件。
据统计,目前,夏河县有唐卡从业人员近600人,唐卡画师近300人,每年创作千余幅唐卡作品,年收益达2000万元。
促进唐卡这一非遗项目向产业化发展,只是甘南州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的一个缩影,而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甘南州围绕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抢抓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历史机遇,创新打造“一十百千万”工程,以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大峪沟、拉尕山、阿万仓、尕海湖“七大景区”为空间坐标,不断加大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升级步伐。依水布线、沿路布局,着力打造天下黄河第一弯旅游风情线、洮河民族民俗旅游风情线、大夏河宗教文化旅游风情线、白龙江高山峡谷旅游风情线、213国道草原湿地国际精品旅游风情线、迭部—舟曲—卓尼—临潭红色圣地旅游风情线、合作—冶力关彩色长廊旅游风情线,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这一特色品牌。
2021年,甘南州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越来越多的乡村依靠独特的生态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端上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饭”。
一个个高原村庄华丽蜕变,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幅幅乡村美景跃然眼前……甘南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雏形已经显现。
去年底,甘南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的目标。甘南州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开启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
- 2022-02-15【甘快看·网络中国节·元宵】舟曲元宵松棚灯会,别样民俗
- 2022-02-16夏河: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
- 2022-02-14美丽宜居新农村 幸福小康好生活
- 2022-02-14甘南建成3000个农家乐 村庄美了 村民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