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今日聚焦》——看社火听大戏 浓浓“中国”味

2022-02-14 20:00 来源: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

  搬迁群众耍社火,欢乐喜庆感党恩;辞旧迎新过大年,五谷丰登好年景;舞龙耍狮闹社火,热热闹闹过大年。

  俗话说,“春节要热闹,锣鼓加社火”,春节期间耍社火、唱大戏作为中国北方农村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是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才是新年应有的气氛,热闹的社火寄托着来年一切风调雨顺的祈愿,也昭示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歌颂党的十九大,歌唱五年大变化,努力实现中国梦,小康路上永不停。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前一些求平安、庆丰年、说吉庆等吉利讨喜的话,也“与时俱进”,变成宣传党的政策、歌颂老百姓生活新变化。

  从破旧的土坯房到崭新的楼房,从“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土”的旧农村到干净明亮的新社区,从下地种粮到城区务工……时下,一场因居住环境改变而带来的生活巨变正成为会宁县搬迁百姓的切身体验,而正是易地扶贫搬迁让幸福的脚步向他们大踏步走来。

  红红火火的社火队和戏曲演出为居民们献上了一道传统民俗文化大餐。今年春节,安置小区的老百姓在做好疫情防措施的同时,钟鼓楼社区社火队组织者之一的边亚军自发组建起了一支社火队,为小区里的居民添点“热乎气”。

  一场舞狮表演赢来了现场百姓的阵阵叫好声,而扮演这只“大狮子”的魏建龙是一位舞狮爱好者,也一直对舞狮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有独钟。

  耍起狮子,舞起龙,扭起秧歌,说快板,为现场观众送来了一场文化大餐。

  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龙狮舞起来……随着鼓点响起,炫彩夺目的舞狮登上城北民俗文化村古城墙,在城楼上吐出“春节愉快虎年大吉、国泰民安万事如意”“同心共筑中国梦、助力新民乐辉煌”的条幅向市民拜年,恭贺新春。舞狮在高桩上时而威武雄壮、上蹿下跳,时而憨态可掬、逗人欢笑,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舞狮表演过程中,民乐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家武术也精彩上演,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过年最有乡土味、最有意思的当属耍社火。春官头戴礼帽,随着鼓点声,手执纸扇,边舞边说;踢跳翻蹬、惊险逗趣的舞狮表演引得叫好声连连。在高台县城一家酒店门口,社火队踏着喜庆的鼓点,和着欢快的节拍正在表演节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支社火队是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每年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社火队的队员们各个精神饱满,敲锣打鼓、耍龙舞狮,秧歌队也随着节奏,尽情地扭着十字步,夸张的造型、滑稽的动作,引得观众笑声一片。

  巨龙欢腾、秧歌起舞,寄托着人们对吉祥如意、事事平安的愿望,在丰富村民节日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舞出了乡村的新风貌,唱响了农村的新生活。

  锣鼓喧天,齐奏迎春妙曲;风雷动地,共抒奋斗豪情。正月里,定西市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闹新春。在漳县三岔镇,36支社火表演队齐聚一堂欢欢喜喜闹新春。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乐,身着盛装的社火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踏着旋律尽情表演。各支表演队借助锣鼓、秧歌、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形式,让现场观众在“闹”新春中尽享快乐。

  漳县三岔镇三岔村的村民杨喜奎喊上妻子一同上台耍社火,他俩在同一个舞蹈队,配合十分默契。老两口耍社火10多年,带动了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成为远近闻名的表演者。

  漳县三岔镇新编的社火《故乡盐川情》唱出了党的好政策,唱出了家乡的新变化,唱出了老百姓美好生活的美丽心情。

  欢快的唢呐、铿锵的鼓点、俊俏的扮相、诙谐的表演,让大家在正月里真正感受到了大秧歌带来的魅力,品味到浓浓的年味。每一个参加的队员神情饱满、尽显其能,有的男扮女装,有的骑着“小毛驴”,你来我往,热闹非凡。一旁的太平鼓队队员也不甘示弱,激昂的鼓点更加带劲,清脆的唢呐更加响亮,将整个秧歌表演推向高潮,同时,也表达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新一年的无限憧憬和百倍信心。

  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瑰宝,社火表演让春节充满了节日特有的喜庆氛围。欢快的秧歌,扭出了农民群众丰收的喜悦,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铿锵有力的锣鼓,敲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腾飞的巨龙表达出各族群众迎新春、庆盛世的美好愿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