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7800万亩耕地的新选择——“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观察之一

21-12-17 09:37 来源:甘肃农民报 编辑:赵满同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立足丝路,直面寒旱,剑指现代农业

  全省年平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

  一支温度计,一台墒情仪,就能测量出甘肃“寒旱”的现实。

  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抗旱抗寒的植物品种,到现代利用以色列滴灌技术进行种植栽培,就如一把标尺,丈量着陇原大地与“寒旱”斗争的历史长度。

  在人们的印象中,我省农业区域被分为沿黄农业产业带、河西走廊农产品主产区、陇东农产品主产区、中部重点旱作农业区、陇南及天水南部山地特色农业区、甘南及祁连山等高寒牧区。

  前四个,被“干旱”定义;最后一个,透着“冷寒”二字,全省农业总面积的95%以上均处“寒旱”之列。古往今来,从高寒山区的牧业到河西走廊的戈壁生态农业,都是甘肃人民在丝绸之路上与“寒旱”气候斗争发展的生动写照。

  寒旱,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在于如何持剑。

  2019年,“十三五”即将收官之际。省委省政府果断提出,立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少、工业污染小等自然资源禀赋和多样的生态环境特征,挖掘甘肃高寒干旱特色农业所蕴含的“绿色有机”特质,充分集成现代技术手段,发挥资源潜力走出一条具有“现代”方向引领、“丝路”时空定位、“寒旱”内在特质、“甘味”知名品牌的新时代农业发展路子,加快推进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

  至此,“寒旱依旧”的甘肃农业,将挣脱现实的羁绊,升华与“寒旱”的交戈,改写历史的宿命。

  由执戈相向,到止戈为“伍”,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这一“反弹琵琶”之举,是基于现实考量的。

  从地理位置上看,甘肃与西向的中西亚、中东欧等国家(地区)在农产品品种、技术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与南向的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地区)在产品、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从发展条件上看,甘肃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长期与“寒旱”气候的斗争史,由于长期受寒冷和干旱环境的胁迫,省内动植物资源具有广泛的抗寒耐旱遗传特性,有大量适宜寒旱气候条件的特色优势品种。

  从智力支持上看,有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门从事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重大工程研究,还有兰州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相关研究。

  从基础支撑上看,多年发展旱作农业,甘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最大的蔬菜、花卉制种基地,最大的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最大的高原夏菜生产集散基地,最重要的牛羊肉和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

  衡短论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对甘肃而言,已是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总抓手”“帅字旗”和“主旋律”。

  号清脉搏,依穴施针,矢志三年倍增

  围绕着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这根“指挥棒”,我省高处“布局”,细处“落子”,在“牛羊菜果蔬药”等特色产业上抢布了一个又一个活“眼”。

  几年来,我省拉开架势构建起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新型产业扶贫体系,全省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种养规模迅速扩大,产量产值快速增加,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仅对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也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郑重决策,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以此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提升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力争通过三年实现翻番。

  在三年倍增的总基调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效益将无限溢出——

  产业聚集。“十四五”期间,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0个以上,打造10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培育一批500亿元级以上的产业,带动形成中药材、蔬菜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产业园区体系,实现县(市、区)国家或省级产业园区全覆盖。

  规模扩大。到2023年,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由2019年的4372.7万亩增加到4891万亩,增长11.9%;牛羊猪存栏量达到4654万头(只)、出栏量达到4013万头(只),分别较2019年增长53.4%和62.5%;全省种养业结构调整到60︰40。到2025年,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增加到5131万亩,牛羊猪存栏量达到5228万头(只)、出栏量达到4540万头(只)。

  效益倍增。到2023年,全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3239.6亿元增长到5452亿元,增长68.3%。与2019年相比,奶牛、生猪、鸡、饲草料、地方性特色产品(食用菌、百合、藜麦)等产值实现翻番;蔬菜(含设施农业)、马铃薯、中药材、苹果、肉羊、肉牛、核桃、花椒、油橄榄、葡萄等产业产值翻半番或接近翻番,现代种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力争全省农民人均优势特色产业收入由7731元增加到1万元以上。到2025年,全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181亿元,农民人均优势特色产业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号角已吹响,击鼓又催征。

  扫清羁绊,奋楫争先,破除发展藩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效益倍增,绝非易事。关于这一点,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有着清晰的认识。

  优势突出但发挥不充分。特色明显但规模不够大。

  主体增多但能力不够强。产出增加但加工不够深。

  投资增加但效益不够好。农技创新但推广不够宽。

  土地流转但范围不够广。品质独特但品牌不够响。

  在李旺泽看来,这8对矛盾体,既是短板又是机遇。

  “当前,我省农业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衔接不紧密,一二三产融合深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三年倍增行动,要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形成闭环产业链条,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实现集群化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李旺泽表示。

  今年,是三年倍增行动实施的第一年,我省抓住这个关键期,推动力量向产业体系构建聚集、项目向优势产业培育聚拢、资金向现代产业发展聚合,引领全省掀起三年倍增行动抓落实的热潮。

  4月12日,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林草局印发《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体方案》和《分产业篇方案》。按照三年倍增“路线图”,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三年倍增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五个一”推进机制。

  5月18日,农业农村部与我省签署了《部省共同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建设合作框架协议(2021-2025年)》,明确从多个方面给予我省全面支持。

  三年倍增行动启动以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提升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截至目前,甘肃省已建设抓点示范种养基地786个,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925万亩。

  “甘肃省把培大扶强龙头企业作为倍增行动的突破口,采取以商招商、以园区招商、以产业延链补链关联配套招商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实施龙头企业‘2512’提升行动,对龙头企业实施分级达标奖补。”李旺泽介绍。

  目前,甘肃省新引培龙头企业1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10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达到150家。带动1.4万个合作社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全过程、全链条深度参与,总产值超过了千亿元,涌现出了中盛农牧、蓝天集团、德青源、海升、圣农、新希望、牧原等一大批省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

  此外,在抓好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产业集群和29个产业强镇建设的基础上,甘肃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新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1个,重点打造陇西中药材、安定马铃薯等10个百亿级产业园,带动形成中药材、高原夏菜等一批千亿级产业,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目前,甘肃省71个县区完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和规划编制,其中26个县区已开始园区项目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财政的“阳光”亦普照进广袤的田地。

  2021年,甘肃省财政厅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17.29亿元,省级预算安排72亿元,督促指导市县落实衔接资金44.2亿元。截至8月底,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支出达58.1亿元。目前,甘肃省共整合涉农资金260.6亿元,用于农业生产发展方面的资金为136.7 亿元,占比达到57.8%,超过去年水平。

  “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立足农业农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具有牵引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李旺泽说,目前各地各部门已积极行动起来,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综合保障,“抓倍增促振兴”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

  在“你追我赶、强势推进”的浓厚氛围里,“走丝路古道,看寒旱农业,品现代甘肃”已渐行渐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拍客】甘肃张掖:隆冬时节戈壁农业果菜飘香 【陇拍客】甘肃张掖:隆冬时节戈壁农业果菜飘香
  • 金昌金川区:迎新年送温暖  加油鼓劲好好干 金昌金川区:迎新年送温暖 加油鼓劲好好干
  • 【陇拍客】甘肃民乐:冬闲人不闲 开足马力生产农资备春耕 【陇拍客】甘肃民乐:冬闲人不闲 开足马力生产农资备春耕
  • “建党百年 看见不一样的兰州”采访团走近轨道运营一线 “建党百年 看见不一样的兰州”采访团走近轨道运营一线
  • 兰合铁路开建 兰州至合作1小时直达 兰合铁路开建 兰州至合作1小时直达
  • 甘肃省将建成5000所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 甘肃省将建成5000所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
  • 兰州市安质监站大力推进工程项目智慧建造 兰州市安质监站大力推进工程项目智慧建造
  • 兰州市已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990个 兰州市已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990个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从“一畦田”到产业园——“现代丝路寒
2   7800万亩耕地的新选择——“现代丝路寒
3   【陇拍客】甘肃张掖:隆冬时节戈壁农业
4   甘肃首批进口“国六”排放标准整车在兰
5   兰州野生动物园萌宠们这样过冬
6   金昌金川区:迎新年送温暖 加油鼓劲好
7   兰州动车将直通庆阳 只需2.5小时!
8   从“口袋富”到“脑袋富”——陇南礼县
9   兰合铁路开建 兰州至合作1小时直达
10   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11   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甘肃发展
12   兰州新区绿色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绿色贷
13   刘凯当选嘉峪关市市长
14   唐培宏当选酒泉市市长
15   白银会宁将建成100万亩高标准农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