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兰州新区:走出产业迭代升级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甘肃网10月18日讯(本网记者 宋芳科 任磊 杨颜如)10月18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兰州新区化工产业园区,探访“液态阳光”生态能源项目,看绿色产业引领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兰州新区是西北首个,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在甘肃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兰州新区紧扣国家赋予新区“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于2018年年初决定在兰州新区发展绿色化工产业。如今,兰州新区绿色产业渐成规模,引领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支持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甘肃兰白经济区、宁夏银川-石嘴山、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用,提高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能力。
兰州新区着力发展绿色化工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目前,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已基本完成各项技术指标。
所谓太阳燃料合成,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出清洁可再生的甲醇等液体燃料,有被称为“液态阳光”,也这被认为是未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将间歇分散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收集、储存的一种新型储能技术。
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项目依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利用光伏发电和新型高效催化剂电解制备氢气,然后采用新型高效催化剂、建设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
2021年1月,在李灿院士及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于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生产出粗甲醇,标志着该项目迈出了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实现了从实验室研究成果走向工业化示范。
据介绍,该项目对缓解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一方面探索中国西部地区丰富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优化利用模式,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提供了一条特高压输电之外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太阳燃料甲醇又是绿氢载体,可助于解决氢能储存和运输的安全难题。
诚如“液态阳光”生态能源项目对能源的绿色转换一样,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也一直致力于绿色以及精细化工研究,以期待寻找环境有好且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
目前,位于兰州新区西北部,距新区核心区约25公里,总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的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化工园区一期(12平方公里)水、电、路、气、蒸汽、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投用,完全满足落地项目建设及生产条件,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预计年底建成投产企业可达50户,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60余个,总投资超270亿元,落地产品达700余种。其中,“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专用厂房600栋、开建200栋、投运75栋,打造国际独家、替代进口、补齐国家短板、军民融合高端化学品“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和出口基地。其中液晶显示材料、抗肿瘤医药药物中间体、第三代头孢菌素等60余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有效缓解国内相应产品短缺态势。
- 2021-10-1819-20日甘肃大部将再迎雨雪降温天气
- 2021-10-18甘肃10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为全省中药材产地加工提供政策支持
- 2021-10-16【母亲河畔的中国】励“精”图“治” 保“源”增“游”——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打造“科学治用”新样板
- 2021-10-16【母亲河畔的中国】兰州:黄河之滨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