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文旅融合看甘肃·卓尼博峪:“三色”旅游催生藏寨“蝶变”

21-08-09 17:2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洪煜然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14个系列,多类型产品,全媒体平台,讴歌百年大党丰功伟绩,为“十四五”开好局鼓与呼。 

  活动贯穿2021年全年,面向省内外征集作品,随制、随报、随评、随播。甘肃省广电总台相关平台精彩呈现,择优上推央视、央广;中国甘肃网、视听甘肃(丝路明珠网)同步发布;今日头条、微博、快手、Zaker、百度百家号等多个第三方平台及有关中央媒体端、网同步发布、持续推广。 

  活动征集正在火热进行中,欢迎您参与,期待您关注!

  详情查看〉〉〉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蜿蜒曲折的洮河水滚滚而来,在卓尼穿城而过。县城的西北角,紧邻宽敞整洁、藏族风情浓郁的商业步行街,一个清新雅致的院落时常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这就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在此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感悟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坐落在洮河南岸木耳镇博峪村的卓尼土司革命文化遗址——博峪行宫。两处遗迹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他们共同见证了红军在卓尼英勇不屈的革命历史。甘南古村落——博裕也因此远近闻名。

  藏王故里 秘境卓尼 (魏依凡 摄)

  如今这个仅有193户人家的小小藏族村落,正在以其“红”色的土司革命文化、“古”色的“博峪行宫”遗址和藏寨风情、“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标杆村、卓尼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加速驶入古老藏寨“蝶变”的快车道。

  卓尼土司杨积庆的“红”色传奇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杨土司家族是甘肃藏区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管辖范围最大的土司家族,其祖先为吐蕃赞普大臣嘎氏后裔,在明朝时期归顺朝廷,对甘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关系,都曾产生深远影响。1902年,杨积庆继任卓尼第19代土司并兼任禅定寺僧纲,成为当地藏区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并于1932年被当时南京政府任命为洮岷路保安司令。他眼界开阔,精明能干,对国内外的政治局势极为关注,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其所辖迭部县高吉村。在了解到红军是“不压迫番民的红汉人”之后,他毅然顶住蒋介石“坚壁清野”的命令,一方面假意调兵遣将围堵红军,一方面又让部下杨景华抽调部众抢修达拉沟、尼傲峡的栈道和桥梁,为红军北上创造先机。同时命令部下为红军“开仓放粮”——将存有20多万斤粮食的崔谷仓留给红军以作接济。此举及时接济了当时饥困的红军,为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提供了及时的粮食补给。

  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抵达迭部后,杨积庆命令部下杨景华立即开放曹日仓以作接济。红军离开藏区时,杨积庆又部署、收留并安置不能随大部队前行的红军伤病员、小战士200余人。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致信杨积庆次子杨复兴,对当年让道济粮表示感谢。

  然而,对红军的暗中帮助亦成为国民党地方势力“借机”夺取卓尼藏区领导权,暗杀杨积庆的借口。1937年8月25日,博峪事变发生,杨积庆被密谋以“私通红军、破坏抗战”为由杀害于博峪村“土司衙门”附近,时年48岁。1994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追认杨积庆为革命烈士,并在卓尼县城为其修建烈士陵园,以“缅怀先烈、继往开来、追思前贤、爱党爱国”,杨成武将军亲手题写了“杨积庆烈士纪念碑”碑文。

  2011年,卓尼县又在杨积庆故居修建了“卓尼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同年该馆被列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之地。“红”色历史,是博峪村最为靓丽的名片。

  “博峪行宫”与藏寨的“古”色风情博峪为藏语音译,意为“藏族的故乡”,是土司行宫所在地,也是卓尼土司历史文化的传承地。进入博峪村,一栋栋极具藏族特色的院落在鹅卵石铺就的道路两旁依次排开,错落有致地点缀于绿色山林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就是典型的藏式建筑“苫子房”。“苫子房”颜色主要以土黄色、藏红色和浅黄色为主,大门为藏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宽大气派。街道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藏族服饰聚在一起聊家常的老人们,问起博峪行宫(博峪衙门、土司衙门)旧址,他们都会热情地为游客指路:“在那边,去看看吧!”

  美丽乡村 邻里守望(魏依凡 摄)

  1937年“博峪事变”,就发生在今天的“博峪行宫”旧址、红色土司杨积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1935年8月20日,时任《大公报》特约记者范长江到西北地区进行考察采访,曾专程拜访杨积庆。

  据范长江所著《中国的西北角》记载,他与杨积庆会面的地点在洮河南岸的“泼鱼村”,即现今之博峪村。虽身为当时南京政府任命的洮岷路保安司令,杨积庆却对国民党官员惯于愚弄欺压藏人的做法一向深为不满,从范长江这里了解到红军的动向之后,他对红军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两人相谈甚欢的地点就在当时杨积庆的办公所在地——博峪衙门。可惜的是,由于年久失修、维护意识欠缺,博峪衙门曾于1980年被拆除,只有一扇厚厚的土墙和几棵古松得以保存,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曾经的历史烟云。

  历经时代变迁,该遗址院落由杨政先生(杨积庆之孙)捐出,修建为博峪村小学。从2016年开始,博峪村这个曾经的土司衙门所在地,开始通过对土司文化核心内涵的挖掘和展示,力图打造 “百年土司府,回见新博峪”的新气象。2017年博峪村小学搬迁至村庄西侧,博峪衙门经过重建,又一次恢复了往日的恢弘气势,成为土司衙门历史博物馆,筹建中的土司文化纪念馆也拟植根其中,成为土司历史文化的传承地。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记忆”为主题的土司文化广场也正在修建,是当地展示土司文化的重要场所。文化广场上的“土司磨”,也在默默地向游客展示着当地厚重的土司文化。

  据村支书王国良介绍,博峪土司水磨是杨积庆土司于光绪年间重修博峪衙门时所建,通过水的动力来对谷物、粮食进行磨碎加工。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磨渐渐被各种现代化产品替代,当时土司修建的水磨磨盘在废弃后一度下落不明。在2016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博峪沟发现一个石磨盘,经村内老者和相关学者的多方考证,被确认为当年土司杨积庆所建水磨坊中的磨盘。石磨上的岁月印记,见证了土司文化百年的历史变迁。“古”色风情,是博峪村最为厚重的底色。

  杨积庆使用过的土司磨 (魏依凡 摄)

  以人为本的“绿”色理念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程、“一十百千万”工程的大力实施,以往“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的博峪村依托磅礴浑厚的红色经典和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由原来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贫困村”一跃而成为人居环境整洁优美、乡风民情和谐醇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标杆村”,村民的腰包鼓了,笑容多了。

  “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广场 (魏依凡 摄)

  “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发展机遇,王国良认为,解决村内道路问题是发展的当务之急。2016年博峪村被列为生态文明小康村之后,村里也被定位为生态宜居、魅力宜游的旅游专业村。“以前我们村子路很窄,只能走一辆小车,两个车(面对面)走不了。拓宽村里的道路,水泥路修到各家各户门口,并在主干道铺设鹅卵石路面,安装太阳能照明灯,这是我们改善村容村貌,吸引游客的第一步。”据王国良介绍,村委会当时还结合博峪行宫旧址及藏族历史文化对全村房舍进行了风貌改造,彻底解决了博峪村“一下雨路就没法走,村民出门都要看老天爷脸色”的问题,终结了“土路、土墙、土房子”的“土”历史。

  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依托大峪沟景区、红色土司文化、藏寨民族风情,博峪村慢慢摸索出一条“旅游+传统农牧业+绿色农家乐”的乡村振兴之路,初步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统筹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村,以前博峪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2016年村里实施小康村建设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游客纷至沓来,开办“农家乐”“藏家乐”成为村民致富的新抓手。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开始返乡创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家乐一年的收入一般在二三十万元,最少的也有十几万元。2019年村里的18户贫困户就全部脱贫了,博峪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说起博峪村近年来的变化,王国良难掩喜色。农家乐的飞速发展也为该村农业发展带来机遇,蕨菜、鹿角菜、羊肚菌等农家菜成为游客必选。当地从事绿色农作物种植和蕨麻猪、土蜜蜂、牦牛、藏羊、土鸡等特色养殖的农户,通过与农家乐、旅游点签订订单式生产销售协议,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博峪庄园内身着民族服饰工作人员 (魏依凡 摄)

  2018年,为响应党和政府“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博峪村引进知名企业,流转土地56亩,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打造了集生态体验、养性修身、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原生态综合营地——格尔康·康养森林酒店。此举在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和品味、填补高原地区秋冬季乡村旅游业空白的同时,还有助于解决博峪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并为入股村民带来分红收益。“绿”色发展,是博峪村最为美好的画卷。

  七月的卓尼万亩油菜花盛开 (魏依凡 摄)

  博峪村的“蝶变”,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着眼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绿色自然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与古色古香的历史资源“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让甘南州更多村民吃上“文化饭”,搭上“旅游车”,端上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作者:魏依凡,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基地班学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微动画|兰州市9月起医保缴费可选择两种方式 微动画|兰州市9月起医保缴费可选择两种方式
  • 图解|805个重大项目密集开工!甘肃各市州下半年齐发力 图解|805个重大项目密集开工!甘肃各市州下半年齐发力
  • 海报丨@甘肃人 48个手术纳入省直医保了 海报丨@甘肃人 48个手术纳入省直医保了
  • 甘肃省全面启动12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甘肃省全面启动12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 甘肃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技能甘肃” 甘肃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技能甘肃”
  • 兰州市加强民用醇基燃料安全管理 兰州市加强民用醇基燃料安全管理
  • 兰州市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力度 兰州市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力度
  • 《白银市永泰城址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白银市永泰城址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疫情防控医疗器械
2   [中国三农报道]甘肃张掖:彩色胡萝卜进
3   甘肃 舟曲60户地质灾害避险群众搬至兰
4   第四届“甘肃·祁连山论坛”在“云”端
5   上半年甘肃省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
6   【“两优一先”】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7   兰州公交集团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8   【数说甘肃】《兰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
9   “甘肃方剂”再出国门驰援泰国
10   【小康圆梦·看甘肃】炮台村的华丽蜕变
11   平凉华亭:就业帮扶让农民端上“新饭碗
12   美丽乡村建设叫响“康县模式”
13   贴秋膘 最美妙的事情便是吃鸡
14   民乐永固城 数千年风云往事 犹在眼前
15   体验自然原生态丨华池南梁镇 茫茫黄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