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蔬果香——丝路寒旱农业助力古浪乡村振兴纪实
原标题:戈壁滩上蔬果香
——丝路寒旱农业助力古浪乡村振兴纪实
搬迁移民在基地分拣小西红柿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张丽丽
近年来,古浪县充分开发利用沿沙荒漠土地,积极打造高标准日光温室为主的绿色生态农业。曾经的荒漠大地上,一座座现代化日光温室果蔬大棚,撑起了群众产业振兴的新希望。
筑巢引凤 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古浪举全县之力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移民区先后建成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11个乡镇73个村贫困群众1.53万户6.24万人。
实施搬迁后,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古浪县扶持群众发展以日光温室精细果蔬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牛羊鸡鸽为主的舍饲养殖业。为给特色富民产业“保驾护航”,2018年5月,古浪县专门组建了县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古浪县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雪峰说:“县里在黄花滩移民区建设6800座日光温室,实现了搬迁群众户均一座棚用于发展产业。日光温室建好了,引导老百姓种什么、怎么种、卖到哪里去,一直是我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2020年2月,古浪县采取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及投入财政配套资金等方式,以公司为投资主体,在富民新村和兴民新村地块上建设了100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以及农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培训中心等配套设施,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基地引进台商协会、天津客商等种植精细果蔬、食用菌、四季草莓、彩椒等新品种果蔬,不仅解决了发展中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还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销售等方面面临的难题。
设施农业 亩均效益增10倍左右
走进古浪黄花滩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仿佛置身于日光温室博物馆——钢架大棚里,西红柿、彩椒等蔬菜鲜嫩水灵,智能连栋温室内四季草莓、燕窝果、火龙果等南方果树生机盎然,一套套高精尖设备令人眼花缭乱……
在燕窝果大棚,燕窝果长势喜人,整齐茁壮的翠绿枝条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小水珠。该基地管护人员鲁万军介绍,燕窝果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基地人为模拟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在大棚里安装了喷淋设施降低温度,调节棚内小气候,同时还采取生物防虫技术保障水果绿色安全。燕窝果是火龙果和燕窝果嫁接而成的,这种新宠水果果皮金黄、口感清甜、白肉细腻,一次栽培可收获长达15年。基地有55个种植燕窝果的大棚,每棚每年能产出6000斤果实,保守价1斤可卖到80元。
“发展高效农业,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尽管古浪县水资源紧缺,但是换个脑筋,劣势也能变成优势。基地目前已经定植371座棚,大部分种植草莓、燕窝果。一个大棚草莓一年保底收入7万元不成问题,燕窝果一个大棚收入达20万元左右。”陈雪峰介绍。
古浪县丝路寒旱农业每亩年纯收入在3.5万元以上,是大田种植的10倍左右,而且扩展了蔬菜发展空间,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计划投资5.5亿元,建设高标准示范日光温室1000座,总占地面积4534亩,配套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恒温保鲜库、培训中心及相关附属设施。目前,已建成大棚主体810座,扣棚482座,定植253座。
乡村振兴 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鲁万军一家在基地管理着150座大棚,每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农闲时,妻子在基地打工,不仅有工资收入,还学到了种菜技术。家里有一座大棚,种了西红柿、青椒,一年纯收入2万多元,过上了富裕日子。
甘肃小城故柿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流转了五道沟、富民新村、惠民新村日光温室500多座,盛果期每天用工量达300多人,每天每个人可以挣到100多元工资,极大地拓宽了黄花滩移民区群众增收路。从1月份开始,该公司定植的圣女果陆续进入采摘期,每天雇佣当地群众150多人进行采摘、筛选、包装。
据陈雪峰介绍,基地建成后,生态效益明显。示范基地充分利用荒漠沙地建设,变沙区劣势为优势,实现沙产业发展与沙漠生态保护共赢。经济效益可观。基地日光温室可使用30年,15年即可收回成本,剩余15年可持续收益,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基地建成运营后,可长期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基地效益发挥后,可带动周边5000多户群众发展寒旱农业,进而带动全县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
得益于戈壁滩独特的光照条件,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的新品种凭借错峰销售、品质高,很多品种提前和粤港澳大湾区采购商签订协议,价格上去后,农民的收入也跟着往上涨,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并驾齐驱。
相关新闻
- 2021-07-09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兰举办
- 2021-07-09在智慧碰撞中探寻现代农业发展密码——第二十七届兰洽会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侧记
- 2021-07-08民乐:现代丝路寒旱业农业稳步发展
- 2021-05-28【乡村·新关注】黄花滩丝路寒旱农业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