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网络中国节·端午】平凉赵娟:小荷包承载大梦想
“飞针走线生彩凤,妙笔点出彩云飞。”一团彩线、一根绣针、一块布料、一双勤劳灵巧的手,传承着悠久的女红文化。在平凉赵娟剪纸传习所,传统女红不仅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更成为农村留守妇女脱贫致富的出路。
快过端午节了,这两天,平凉赵娟剪纸传习所里氤氲着淡淡的药草清香。屋子里满满当当的荷包原材料。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布老虎、荷包、老虎鞋,整齐而又斑斓地被堆在案头,成叠的布、成捆的各色丝线以及珠串、流苏,被分装包好码放在墙边桌角。
桌案前,赵娟正在教十几个农村妇女做各式各样的荷包。从构思画图、剪小样,到挑选布料、配制中药,再到穿针引线、填充棉花的技巧等等,赵娟事无巨细,耐心讲解。
平凉剪纸艺术家、平凉五中老师赵娟不但擅长剪纸,做荷包也有自己的心得。“小时候跟着奶奶学做荷包,放点棉花、草药用来驱除蚊虫,做好了自己戴着玩,好多小伙伴争着抢。”回忆起儿时初学手艺的情景,赵娟不禁莞尔。她制作的荷包不但秀美精致,里面还放进了艾叶、白芷等不同配比的中药材,起到了抵抗病毒、驱除蚊虫、防治感冒等功效。“市面上卖的一些荷包,多半填充的是香精,对健康无益。”赵娟说,她用的中药材都是自己去药店精挑细选的,香味持久,有益健康。
为了让荷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赵娟在香包的创新上动起了心思。她随手带着纸笔,构思到好的图案和样式,立马会画下来,再根据自己的想法研究做出几件样品。她心思巧,一腔浪漫都给了布艺。除了“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等传统荷包类型,送给爱人、亲人、朋友的小香囊,她都有包藏匠心的独家设计。
2019年1月,赵娟剪纸传习所成立了。
看到“平凉绣娘”心灵手巧,大多数有着手工刺绣基础功底,但却过着贫穷的生活,赵娟便把一些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对接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帮助这些留守妇女学习和发挥传统手工艺,带动她们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在她的带领下,传习所所在的崆峒镇鸭儿沟村以及周边村庄的十几名留守妇女从事起荷包制作,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赵娟说:“只有让更多姐妹熟练掌握制作荷包的技巧,才能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做大做强。”
家住香莲乡薛冯村一社的魏绣玲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赵娟的培训下学会了制作荷包的技艺,她利用空闲时间绣荷包,最擅长缠手工粽子。“做荷包,好的时候每月能增加上千元收入,我很知足。去年年底我家已顺利脱贫。”魏绣玲还说,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很多人喜欢,很有成就感。
香莲乡薛冯村一社刘女士做的布老虎十分传神,老虎眼睛周边的花,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做荷包是为挣钱,也是为好玩。”面对记者,刘女士有些羞涩地说。
赵娟剪纸传习所制作的荷包造型独特、外形美观、针法细腻、寓意美好和养生效果得到了艺术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些荷包在平凉街头售卖的同时,还通过网络平台销售,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平凉的特色手工艺礼品,让这古老的技艺得以发扬传承。
赵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将绣荷包发展成当地的一个产业,能够在带领大家致富的同时,将绣荷包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通讯员 柳娜
相关新闻
- 2021-06-116月10日至13日 张掖“非遗”之美亮相兰州
- 2021-06-11【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万斌:平凡岗位上的专业“领头雁”
- 2021-06-11【影像】祁连深处守哨人
- 2021-06-11【视频】非遗看甘肃——乡村擀毡人冯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