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临夏曾家村:山乡巨变绽“兴”颜
曾家村位于临夏县土桥镇西部,由郝家尕塬、坡底、曾家、海郝家4个自然村组成,400多户群众在这里生活。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声声号角,曾家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环境整治”为引擎,以“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为两翼,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这片土地,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村容村貌“靓”了
近日,记者走进曾家村,这里格外闲适与静逸,水泥路平整干净,道路两旁绿树婆娑,家家门口的小花园里种满了鲜花和蔬菜,一派新农村美丽图景呈现在眼前。
村党支部副书记郝春山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我们通过拆旧排危、棚户区改造等工作,硬化道路20公里,使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郝春山是一名老党员,在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他便带领家人一起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让家园变得越来越好。“按照镇上环境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我们对村里的主干道和部分路段进行清理、美化,目前已初见成效。”谈起环境整治工作,郝春山说,村里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对公路及水渠进行清理,逐户宣讲环保政策,鼓励党员干部主动带头对自家院落和房前屋后清理美化。
如今,曾家村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靓”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调优结构促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农民的所思所盼。去年以来,曾家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流转土地近千亩种植温棚西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有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阳光下,2000多座整齐划一的西瓜拱棚闪着耀眼的光芒。走进其中一座大棚,只见一株株瓜苗鲜嫩欲滴,村民陶群英正在掐秧。“去年百益公司要流转土地,我当时没同意,心想土地是我们的‘根’,承包出去我干啥呢?后来我算了一笔账:流转土地每亩租金700元,我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既能挣钱,还能照顾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上高中的儿子,流转出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后来,我就把家里的5亩地流转了。”村民陶群英说,现在她在大棚务工,一天能挣90元,这在以前都不敢想。
曾家村温棚西瓜种植为群众搭建了标准化种植和持续增收的平台,已带动周边1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该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采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订单销售,西瓜远销厦门、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娟说:“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发展优势农业,是镇党委、政府认真谋划和正在实施的工程。下一步,村上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壮大西瓜种植规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整体振兴,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红火。”
生态农业促“双赢”
走出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郁郁葱葱,散发出阵阵清香。树头上一簇簇、一串串的花椒挂满枝头。村民曾玉泽正在察看自家栽种的5亩花椒树长势,他有着几十年的栽种经验,是村里的“资深”椒农。“这块是山旱地,今年雨水好,花椒结得多,目前长势很好。”曾玉泽乐呵呵地说,去年,他家的花椒卖了2万多元,今年他又新栽了100多棵。
曾家村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组织群众在山旱地栽种啤特果、花椒、金银花等经济林果600多亩,不断创造“绿色财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发展的关键还是要看农民,搞好技术服务是关键。曾家村邀请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椒农开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传授绿色高产高效发展理念,促进花椒产业发展科学化、现代化。
山乡巨变绽“兴”颜。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曾家村徐徐铺展。
通讯员 刘红红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