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决胜时刻|一张照片背后的帮扶故事】 史前绝技焕新生 重启传承助脱贫

21-04-25 19:49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陈世赟

image.png

  中国小康网天水4月25日电 近年的史学研究称,五千年文明看西安半坡,八千年文明看秦安大地湾。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是新石器时期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在地,一期出土的三足钵等彩陶,是我国发现历史最早的彩陶,陶器的内外沿上发现的70多种彩绘符号,曾使郭沫若兴奋不已。他认为那些刻划标记“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子遗。”

  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则展现了那个时代先民创造的辉煌文明。

  这样一件作品,在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被完美地复刻并展现在大众的面前。复刻者,就出自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

  文化传承的现代难题

  位于秦安县城东部的康坡村是甘肃省四大文化河谷之一,是闻名遐迩的“陶之乡”。

  一排整洁的青砖红门窑洞里,“90后”小伙儿康晓刚正忙得抬不起头,沾满泥巴的双手在制陶工具上灵活地上下翻动,片刻,陶土就变成了精致的陶器。

  康晓刚是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的负责人、第四代秦安陶器烧制技艺的传承人。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考古队员发掘大地湾史前文化遗址,大地湾彩陶重新面世。为了修复文物,考古专家带着图纸和残片,找到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的陶艺匠人、康晓刚的爷爷康新田帮忙。

  即使是康新田这样的陶艺高手,面对失传已久的彩陶技艺也一样一筹莫展。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和儿子康存良最终摸索出制作大地湾彩陶的10道工序。如今,康晓刚和哥哥康晓龙则留在家里传习绝技,打理陶艺扶贫车间。

  “爷爷最开始制陶的时候,以瓦盆、瓦罐为主,后来才开始复制大地湾彩陶,受爷爷影响,我和哥哥从小就迷上了制陶。爷爷经常和我们念叨,制陶是吃饭的手艺,不能丢。”康晓刚回忆道。

  说起康坡村的制陶历史,秦安县扶贫办副主任、天津津南区援甘干部刘峰告诉中国小康网,村里的土地贫瘠,收成不好,但红土黏性大,却是制陶的好材料。慢慢的,从事制陶的村民越来越多,康坡村逐步成了制陶村。

  “最多时山上有220多个窑,超过80%的村民制陶。”刘峰说,“但康坡村的制陶长期分散经营,水平质量参差不齐,手艺不能转化成效益,康坡村也一直没有摆脱贫困。”

  随着日用陶器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材质的器物所取代,康坡村的制陶业开始面临生存危机。

  59岁的康坡村村民康旺才,在制陶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但祖传的手艺却没能成为致富的路子。“以前去县城卖陶器,天没亮就出门,回到家天也黑了,几十上百里路,俩人赶一辆车,特别辛苦,还卖不了几个钱儿。”康旺才告诉我们。2000年前后,靠制陶卖陶已经很难养家糊口,康旺才只好去城里务工。

  康旺才的经历正是康坡村制陶人的缩影——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种地或进城务工。有手艺,没收益,2013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5户890人,贫困发生率达38%,制陶文化也面临消逝。

  天津助千年陶艺重生

  转机来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天津市津南区与秦安县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如何帮助康坡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道路成为援甘干部们的必修课题。

  秦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天津津南区援甘干部王育盛说,“针对康坡村悠久的制陶文化和村民的制陶手艺,援甘干部们始终想着如何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让陶艺扶贫这条路‘活’起来。”

  2018年,津南区咸水沽镇出资100万元,兴国镇自筹近20万元,建成了占地667平方米的现代化陶艺扶贫车间。车间以原有的制陶窑洞为基础,包括了窑体修复加固、制作室、彩绘室、包装室、陈列室等,购置了电窑等先进设备。还请专家对制陶技艺进行改良,开发出彩陶工艺品,并由当地政府牵头引进多家企业助车间打开销路。

  同年11月,扶贫车间正式运营,扶贫效果立竿见影。王育盛说,“津南区一家企业一次就签订了价值两万余元的彩陶工艺品订单,扶贫车间也先后与甘肃几家博物馆建立了复制品制作合作关系,产品在天水高铁站和伏羲工坊等窗口单位进行展示宣传,车间的订单式销售和网络销售都有了很显著的进步。”仅在康坡村一个村,车间已助13户贫困户实现如期稳定脱贫,全镇累计带动贫困户脱贫达100户。

  康旺才不曾想到,曾一度放弃的祖传手艺能让自己富起来。现在,他是车间里的“艺术大师”,一天能挣100多元。加上种苹果和花椒的收入,早已摘掉了贫困帽子。他感慨道:“现在生活好了,我更希望我们的制陶绝活能传承下去。这是老一辈留下的东西,丢不得。”

  2019年以来,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制陶文化,车间开始经常接待美术培训班,北京科技大学等在此挂牌成立了实训基地,多家公司依托车间成立双创园孵化工作室。

  村里制陶文化再次焕发生机,彩陶制作技艺开始成为当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朝阳产业。康晓刚表示,接下来,车间将进一步开发文创产品,增加陶器的附加值,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传承陶艺文化,让康坡村陶器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2020年甘肃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2020年甘肃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 甘肃省法院: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 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 甘肃省法院: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 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
  • 【快讯】尹弘任振鹤会见甘肃省受表彰的全国及全省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 【快讯】尹弘任振鹤会见甘肃省受表彰的全国及全省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
  • 【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五泉街道:小胡会客厅来的都是客 商议社区事 【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五泉街道:小胡会客厅来的都是客 商议社区事
  • 兰州市出台《“金城社工”选拔管理办法》 为社会工作储备优秀人才 兰州市出台《“金城社工”选拔管理办法》 为社会工作储备优秀人才
  • 【短视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陇南:东西协作科技赋能 助推农产品提质增效 【短视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陇南:东西协作科技赋能 助推农产品提质增效
  • 【短视频】一季度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逾五成 【短视频】一季度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逾五成
  • “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6月举行 甘肃省11个非遗项目将精彩亮相 “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6月举行 甘肃省11个非遗项目将精彩亮相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用团结奋斗的“大手”阻止两大沙漠“握
2   甘肃“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
3   甘肃发布“建党百年·红色之旅”党史学
4   兰州石化表彰十大杰出青年
5   文县:首批搬迁群众顺利入住兰州新区
6   庄浪:果园人工授粉 确保丰产丰收
7   武都:东西协作谱新曲 医疗教育惠民生
8   漳县:劳务输转转出致富连心桥
9   灵台:小芦笋敲开致富门
10   瓜州郑建仓:“单手”劈开致富路
11   瓜州:交通建设“加速跑”
12   民乐:聚焦民生办实事 聚力培训促输转
13   临泽:建设百亿级产业园区 打造凹凸棒
14   肃北:高原夏菜敲开致富门
15   金塔:沙里“淘金”产业拉动防沙治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