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我的扶贫故事】平凉崆峒大秦乡:幸福生活让乡亲笑脸更灿烂

21-04-08 11:2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屈杰文

  “牛年刚开始,我家牛圈里就新添了一位新成员,现在家里既种玉米又养牛,种养结合的日子有奔头,生活有盼头。”平凉崆峒区大秦乡梁西村村民马丽平的脸上难掩喜色。

  当了多年“牛倌”的她,如今牛圈里养着13头肉牛,眼瞅着过几天牛圈里又要加入新成员,马丽平说,“这是我小康路上的好兆头。”

  千百年来,“马丽平们”靠山吃山,因山致贫,因路而孤,一度闭塞落后。怎么脱贫?扶困、修路、致富。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实在大得很。村里的主干道全部修通,以前在山边、沟底住的村民全部集中搬迁至塬上,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原来我们村养牛的不多,现在达到100多户,大家致富的劲头都很足。”大秦乡刘庙村党支部书记秦义哈告诉笔者。

  发展,并不止于此。进山挑水、屋内点灯、光景难熬……关于乡村的记忆,大多跟泥土有关,如今,开窗见绿、出门游园、四季有景。

  惬意的生活,让年过半百的村民秦沙虎喜笑颜开。“以前,大家伙儿都特别羡慕城里人的生活。我现在当着村里的维管员,一个月600元的收入,家里还养着牛,住在村里日子也美得很。”

  眼下,“铁牛”下田,红牛上市。盘点一年的收成,不少农户都发现增收了不少,脸上展露出收获的喜悦。

  在刘庙村秦万江的四亩羊圈里,42岁的他给我们算起了“羊账本”,“以前在兰州卖馍收入一般,我刚成立了亚江农民养殖合作社,现在养了400多只羊,一年下来收入大概10多万元,光景好着呢。”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崆峒区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从实施“牛扩量、果转型、菜提质”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到建成大型肉牛养殖场、饲草料配送中心、活畜交易市场;从建设标准化示范果园、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到完成低产园改造、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从改造建成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到农业产业新业态全速发展,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不仅仅是胜利的回响,更是启程的足音。

  通讯员 魏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溯源甘肃】从甘肃简牍看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 【溯源甘肃】从甘肃简牍看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
  • 1926年,美国人拍摄的六盘山 1926年,美国人拍摄的六盘山
  • 甘肃的红色资源丰厚无比——访党史专家范圣予 甘肃的红色资源丰厚无比——访党史专家范圣予
  • 2021中国敦煌活动年8日启动 一起走进“东亚文化之都” 2021中国敦煌活动年8日启动 一起走进“东亚文化之都”
  • 兰州版芭蕾舞剧“灰姑娘”亮相金城 兰州版芭蕾舞剧“灰姑娘”亮相金城
  • 提升自防自救能力 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筑牢高层建筑“防火墙” 提升自防自救能力 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筑牢高层建筑“防火墙”
  • 历史眼丨武威冢中琵琶,武则天侄孙女的随葬乐器 历史眼丨武威冢中琵琶,武则天侄孙女的随葬乐器
  • 甘肃省农产品走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甘肃省农产品走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我的扶贫故事】平凉崆峒大秦乡:幸福
2   我们在马达加斯加“抗疫”——第22批中
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引洮工程:
4   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展览布展
5   甘肃,真正的千面女郎!
6   向乡村振兴进阶 东西部协作如何审时度
7   【溯源甘肃】从甘肃简牍看秦汉时期的行
8   1926年,美国人拍摄的六盘山
9   驻村“老中医”的扶贫秘方——记灵台县
10   史婷 坚守传统让其焕发新生
11   甘肃的红色资源丰厚无比——访党史专家
12   庆祝建党百年“梅花”绽放金城 秦腔名
13   敦煌研究院专家做客兰州理工大学
14   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西北师大获佳绩
15   甘肃省陇剧院“红色文艺轻骑兵”陇东唱
分享到